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天下督师> 第45章 皇帝的心思(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章 皇帝的心思(下)(1 / 2)

崇祯正在兴头上,问道:蒋允仪,字什么来着?这个官他就见过一回,就是三年前封疆时平台奏对,但长的什么模样,说了什么他早已忘记了。

陛下,郧抚字闻韶。何吾驺连忙道。

崇祯道:嗯,这个蒋闻韶不错,辖地穷山恶水,他手里就500个兵,却要守着五府之地,难为他了。但他却有无中生有的本事,蒋闻韶真乃能臣。对了那个举人叫什么来着,唐澜,好个新科举人,竟然能文能武。

何吾驺趁机再掏出一本,陛下,此子不仅文武全才,还忠义双全,此疏就是他一并递上来的,愿以文入武,为陛下驱驰。

崇祯连忙道,你不是说他是新科举人吗?开春不就春闱了吗?怎么想起以文入武?呈上来,速速呈上来。唐澜的奏疏迅速转到他手中。

天子门生、金榜题名,臣梦寐以求,然自古忠孝无两全,臣不敢为前程而废忠孝,只愿披戎执鞭,驰骋乡梓,护一方安宁,尽人子孝道。好,说的好,没有什么大道理,句句实言,想不到山野之中还有这等仁义忠勇之辈。崇祯边看边自言自语。

几个阁臣面面相觑,心道今日皇帝竟然如此失态,这举子的疏中到底说了些什么,竟让崇祯惊喜如斯。

崇祯看罢又将唐澜的奏疏传阅众人,你们都看看吧,唐孝廉如何纯孝。

众人一看,其中讲了自己父亲老来得子,他又是独子,母亲先走,全靠父亲一把拉大,考中了进士就要离开家乡做官,到时候风烛残年的父亲谁来照顾?所以他不准备参加春闱。大明朝,孝最大,谁看了这份奏疏都以为唐澜真是这样想的。

何吾驺又道:以臣之见,唐孝廉的忠勇并非偶然的,陛下三月前明诏天下,激励各地乡兵起团保家,正是陛下圣明方激起唐孝廉之忠勇。当然少不了郧抚居中筹划,恭贺陛下得将帅之才。

明摆着的马屁,此时此刻却恰到好处,崇祯脸色已是如沐春风,刚才因为流寇过河引起的不快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另一边温王二人加上兵部尚书张凤翼脸上虽然陪着笑,但心里早把何吾驺恨透,此人一直引而不发,直到此时才将这两疏拿出,哄得崇祯龙颜大悦,而且此战是他东林之辈打下,更是在皇帝心中加分不少。

崇祯此时已经收起了刚才那欣喜的神情,尽量恢复人君所应该有的沉稳淡定,郧西大捷该如何封赏,诸卿有何建议?

温体仁道:郧抚任职已三年,明年正好到堪劾之时,朝廷可迁用,再廕其一子为世职便可。这是一招拖刀计,先缓下来再说,既然首辅这样说了,东林那边也不好再说什么。

崇祯又看到唐澜的奏疏,继续道:郧抚或有大用,可暂缓议功,这位唐孝廉倒是可以重赏,众卿以为如何。

王应熊道,此人真是奇怪,明明是今科举子,来年就要进京赶考,怎么会想着投笔从戎,以文入武,这实在有悖常理。一听他这么说,温体仁心里直把王应熊祖宗三代都问候了个遍,此时正是皇帝高兴的时候,你泼什么冷水啊,愚蠢至极。果然崇祯瞥来一丝不悦的目光。

钱士升便开腔:投笔从戎历史上还少吗,汉代邓禹,唐代李景武,哪个不是以文入武。即使本朝也不乏先例,天顺朝,杨善乃秀才出身,入了军职还曾掌左军都督府事;正统间有王骥永乐四年进士,讨苗乱时,命佩平蛮将军印,充总兵官。陛下,其他的主动弃了诸生身份从戎的也不在少数,只是名不见经传而已。

温体仁对皇帝的意图已经心领神会,虽然郧西的胜仗在剿寇的作战中并不算特别突出,但值此黑暗时刻,崇祯是要借此激励士气,振奋人心。而且鼓励乡兵御贼已成为朝廷弥补官军兵力不足的重要决策,流寇入中原朝廷明摆着难以征发更多的兵力围剿,把唐澜这个典型树立起来,就为鼓舞各地乡兵奋勇御寇,重赏一下是值得的;最后也是最关键一条,唐澜是举人,让他领兵朝廷自然信得过。

何吾驺道:郧抚已经数请复郧阳参将,既然唐孝廉有为国分忧之志,不如就破格把他提拔为参将,着其统合郧阳地方团练编练成一营,供郧抚差遣办贼。有此一例正好鼓舞豫、郧、楚、陕等地乡兵奋勇办寇,以解官军兵力不足之忧。原来在这里等着呢,东林方面是变着法想给蒋允仪增兵。

温体仁微微一笑点点头道,何阁老所言极是,鼓励地方起团已是早定下的策略,然唐澜一介举子,骤然升至参将,超拔太高,恐众将不服。其次如果设为参将,一营兵一年之饷便是5万钱粮,这会给郧、楚增添多少负担?再次唐孝廉终归是新科举子,说不定明年便是天子门生,这不是太委屈他了。不如迁他个团练佥事吧,如此一来不使其断了文官晋身之道,而且让他统御郧阳团练,自理粮饷,对他也是历练,日后再有功还有封赏的余地。

何如驺深吸一口气,这温体仁真是老狐狸啊,团练佥事是各地都司里属于经历司一个虚挂的职务,这个有点不伦不类,很难界定文武,在九边地区有时也会给组织乡兵御边的赋闲官员或缙绅挂上。一个小小五品武官倒无所谓,重点却是自理粮饷,温体仁一招就打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