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点了点头:“确实如此,那么依杨尚书的意见,该当如何处置?”
杨素抬起了头,双眼之中的目光炯炯有神,大声地说道:“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朝廷的兵马必须主动出击,要向天下人作出一个姿态:朝廷对付这场叛乱是有准备的,也是有胜算的,一旦在蒲州或者潼关痛击了叛军的先头部队,那大局就可以稳定了。剩下来的就是防着杨谅狗急跳墙。北联突厥这一件事啦。”
杨广“哦”了一声,眼光落在了站在右首第十个的长孙晟身上。
在这次的惊天巨变之中,长孙晟虽然一度态度摇摆不定,但最后还是倒向了杨广一方,现在杨广初登位,需要稳定人心,所以也没有追究长孙晟以前离他而去的事情。仍然让他统领右屯卫的部队,以示对其的信任。
长孙晟一听到杨素提到突厥,心里“格登”向下一沉,知道再也无法象上次那样保持一个面子上的中立了,果然紧接着,杨广那火辣辣的眼光就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他在心里飞快地盘算了一下,站出了队列,沉声道:“臣愿意为陛下分忧,只是现在臣的长子长孙无乃正在汉王杨谅的手下担任王府库直。臣按律应该回避,以免惹人非议。”
杨广一听到这里就马上说道:“长孙将军,你历来对国家都有大功,在这次朕的登位过程中也充分证明了你对国家,对朕的忠诚,朕相信你不会因为自己的儿子来背弃国家的大义。现在是国家的危急存亡之时。还请你靠千万不要推辞拒绝。”话语虽然亲切,但却暗暗地透出一股杀机。
长孙晟心里暗暗叫苦,这次的仁寿宫变自己一直是持观望态度,一直到了最后才勉强倒向了杨广,杨广嘴上说充分相信自己的忠诚,实际上的意思是你长孙晟上一回没强烈支持我,这次就是你最后的机会。
至于提到什么因为儿子而背弃国家的大义,更是杀机四伏的一句话,长子长孙无乃现在确实是在杨谅的手下,但其他的四个儿子和自己的妻妾却全在大兴城里。要是这回不能让杨广满意,那自己的全家都要人头落地了。
所以杨广的话里透露出事的真意应该要这样解读:长孙晟,你以前背弃过我杨广,上回仁寿宫变时的表现也不怎么样,这次是你最后的机会,要是再不好好忠心为朕办事,你在大兴的全家老小都别想活了!千万别拒绝朕的安排!
于是长孙晟咬了咬牙,脸上换了朗声道:“臣长孙晟领旨谢恩,愿意接受陛下的一切安排。”
杨广脸上微微露出了一点笑容,转瞬即逝,现在还是在大丧期间,按礼制是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喜悦的,他转向了杨素,问道:“以杨尚书的意思,安排长孙将军何职为好?”
杨素看了一眼长孙晟,道:“老臣以为,可以授长孙将军为青州总管,命其假道突厥大利城,先晓谕启民可汗不得帮助杨谅,再去青州,征召青州冀州兵马,讨伐杨谅。”
长孙晟看了看杨素,暗骂杨素老滑头,表面上看是给了自己一个权势可比当年尉迟迥的相州总管,看上去给了自己充分的权力,实际上自己跟李子雄一样,也成了单车上任的刺史,一不留神,说不定半道上都能给杀手刺客黑了。
而自己现在手上掌握的右屯卫五万大军,也会名正言顺地转入到杨素的手里,作为他讨伐杨谅的先头部队,这样一来,一定平叛顺利,杨素又会是首功之臣。
唯一靠谱的就是到了大利城后,跟启民可汗的老交情可以保自己的安全,到时候借个几千突厥骑兵护送自己到青州不是难事,只要在突厥想办法逗留半个月左右,一般来说这场战争也能分出胜负了吧。
长孙晟正在想着未来的变数,耳朵里却钻进了杨广那亲切的声音:“长孙将军,对杨仆射的这个安排,你可满意?”
长孙晟哪还敢说半个不字,连忙一拱手,声如洪钟:“臣长孙晟谨遵陛下的圣旨,愿为国出力,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杨广满意地点了点头:“那就这样定了,长孙将军可以先行准备一下,安排一下右屯卫大军的交接,虎符先转给杨仆射,你的任命的诏书即日就会下达。”
苏威的声音忽然响了起来:“皇上,臣苏威有本启奏!”
杨广微微一楞,他没想到这个一直明哲保身的职业官僚为何在此时会主动发话,便问道:“苏仆射又有何高见?”
苏威今天也是换了一身生麻的齐榱丧服,做得不太合身。套在他那干枯瘦小的身形上显得有点大。他不慌不忙地走出了文官的行列,说道:“启奏皇上,臣以为现在汉王杨谅还没有正式的谋反举动,就这样安排各种手段来对付他,似有不妥。”
“汉王只是没有马上奉诏进京而已,若是本无反心,朝廷却对他用上这等手段。臣恐怕会逼得汉王铤而走险!”
杨素知道苏威是想在新皇面前与自己争宠,这个时候要是不能表达一些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只怕现在这个右仆射的位子都可能要落到宇文述或者张衡的手上,但现在这个时候,还轮不到苏威为了一已私利误了正事。
于是杨素也站了出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