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见地!”这两个注解使嵇康肃然起敬。他跳过去随意翻看下面,看到一节解释“一毛不拔”的。因为“一毛不拔”流传之广妇孺皆知,所以他十分急迫地要看她如何注解这句话。这个典故来自《墨子》。某天,墨子弟子禽滑厘问杨朱:“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人获益,你干不干呢?”杨朱答道:“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禽滑厘又问:“假使能,你愿意?”杨朱默不作答。只见在这个典故下面,长乐亭主注道:惜哉,天下从皆听这一毛不拔,却不知这四字后面的深意。其意谓,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嵇康读到这里,已是汗流浃背。何晏命人给他擦汗,并在侍女擦汗的时候仔细看着他的脸和手臂。嵇康奇怪:“何君看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何晏笑:“当初魏明帝曾给我吃热粥,让我流汗,为的是看我有没有涂粉,现在我也如此待你,也是想看你有没有涂粉。没想到嵇贤弟果真是天生丽质啊。”
“现在不要说这个,我想知道,这长乐亭主真有如此见地?”
“我告诉你王弼怎么说她吧。王弼说:长乐亭主,《诗经》人物也!当初,王弼在阐释《损》卦九二“弗损,益之”时,提出了“九二不损而务益,以中为志也”的中道说,这中道说,正是受到长乐亭主对杨朱的见解的影响。”
“竟有如此奇女,何兄竟不早说,让我错失。我必娶她为妻!公主。”他转向公主,深深一个揖,“可否助舍下一臂之力?”
“非也,非也。”金乡公主哈哈大笑。原来金乡公主本意,根本没有要帮助嵇康成全姻缘之意,她原只是想羞辱他一番,让他为拒绝婚事而懊悔。这一切,都是因为,嵇康和他的夫君一样,是一个清谈者,玄学者。事实上,金乡公主此生最懊恼的事情恰恰是嫁给了何晏。她曾向母亲哭诉何晏的放荡,说:“何晏越来越堕落了,越来越不像话,我怕他惹祸上身,性命都保不住呢,怎么办啊?”她妈的回答令她意外。她妈笑着说:“如果他真的惹祸上身,你也就用不着妒忌了。”她妈身为曹操第十一个小妾,习惯了一年到头见不到男人的日子,因此认为做寡妇也不错的。金乡公主身为名正言顺的夫人,幸好有母亲的这番开导,十年以后,当何晏被天下第一毒司马懿灭三族的时候,她却因足不出户、与何晏没有多少来往的原因而从刀口逃生,带着儿子去了天涯海角。此时,当嵇康希望她能帮助他与长乐亭主重续姻缘的时候,她当然是一口回绝。
嵇康果真为自己的拒婚懊恼不已。他用尽一切方法试图去恢复这桩婚事,但其后所经历的一切,总算让他尝到了什么叫侯门深似海。他连靠近王府的机会都没有。万般无奈之下,他开始放起风筝来。那天他在街上彷徨,无意中走进一家风筝店,心中就有了一个主意。他买下了所有的风筝,在每一只风筝上面写下庄子的文章和自己的诗赋,然后往王府上空放飞。在放光了洛阳城中的所有风筝还得不到回音的情况下,他只好自己做起风筝来。
他在一只风筝上写:“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在另一只风筝上写:“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在第三只风筝上写:“仁义不合人的自然本性啊。”在第四只风筝上写:“天下万物皆自然而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各得其所而不知其所以得。”在第五只风筝上写:“仁义扰乱人心。”在第六只风筝上写:“天下好智巧,而百姓好纠葛,于是以斧钺来制裁,用礼法来击杀,用肉刑来残害,天下纷纷大乱,罪在扰乱人心。”在第七只风筝上写:“仁义之道为盗贼之道提供逻辑依据。”在第八只风筝上写:“仁义之道乃天下大乱之本。”
把庄子全文用完以后,再用自己的诗赋文章,这些都用完之后,再把庄子重头写过。就这样,那一年他整整一年都在往沛穆王府放风筝,以至于沛穆王府厨房里的家丁闲来没事,整天下围棋,大大提高了王府厨房科的整体文化品味。因为整整一年他们用不着出去打柴,光是风筝就烧不过来。
嵇康的放风筝事件引起了整个洛阳城里贵族士女们的妒忌与愤怒。她们互相窜门,互相游说,要破坏嵇康的爱情。她们放出风声,说长乐亭主长得根本不漂亮,看上去完全是一个老头儿,连老婆子都不是。当这个流言传遍洛阳以后,她们又后悔了。因为她们认为,以嵇康这样的风流俊俏,反而最不在意女子的相貌,而在意她们的品味。于是她们又放出风声说,长乐亭主连珍珠粉的真假都分不清;更老是把五石散当成雪花膏;经常在衣裳上绣麻雀,还以为是凤凰。这种消息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嵇康继续在沛穆王府外放风筝。最后,她们只好使出绝招,四处放风说:“那部《杨朱论注》根本不是她的,是先皇曹丕的。”
“什么?”这消息让嵇康暴跳如雷,“是先皇高祖曹丕的?”他竭力回忆自己所读过的曹丕的所有诗赋文章,却也看不出有杨朱的痕迹。他去何宴与另一个名士王弼,两人一致认定:杨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