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英军的撤军,英布双方展开了第一次以和谈为目的的接触,布尔人开出的条件是获得完全独立以及吞并纳塔尔北部地区,这样的狮子大开口式的要价英国人自然不会同意;不过英方表示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于布尔人独立的地位。这个一定条件主要指,布尔人将约翰内斯堡割让给英国,同时允许英国从布隆方丹修建一条连接约翰内斯堡和比勒陀利亚的铁路线,并且铁路两侧十公里范围内为英国的领地。
第一次谈判,双方都不急于达成协议,只是进行了彼此的试探,好弄明白双方所求为何。
接下来,英军集中主力部队在奥兰治境内两次挫败朱伯特主力的进攻,后者损失一千余人,被迫撤出奥兰治,全军退守德兰士瓦。
此战结束,朱伯特力主降低要价,力争和英国人达成和平,因为他觉得这样耗下去,会对布尔人更为不利,倒不如利用眼前较为有利的战局,谋求一个可以接受的和平条件。
不过,克鲁格总统坚定的主张继续作战,直到英国人全盘接受布尔人提出的条件。他认为,既然得到了德国人的支持,那么布尔人基本立于不败之地,若不能利用这一彩虹难逢的良机,彻底解决国家未来的发展问题,那么一旦失去了现在的机会,以后再想和英国人讨价还价可就更加艰难了。
梅克尔代表德国政府表达了希望两国共同寻求和平的愿望,不过,他同时也向布尔政府承诺,德国支持布尔人对英国提出的任何条件,如果英国政府一意孤行,想要战斗到底,那么在关键时刻德国政府将会正式和布尔人站在一起,对英宣战。
得到了梅克尔的正式承诺,克鲁格的底气更足了。所以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朱伯特等人关于主动提出求和的建议。
1902年10月份,为了在国际上进一步孤立英国,德国外交部开始根据威廉的要求,运作修改国际航海条约的会议,为了限制英国的海上霸权,德国、美国、法国等主要大国,以及荷兰、瑞典等欧洲航运业发达的二流强国都极力希望获得公海航行的自由——这是英国一直以来所反对的。
关于皇家海军有无权力在公海上检查中立国商船的问题。美国和英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进行了长期较量,并最终导致了1812年的美英战争。
不过,在皇家海军统治全世界海洋的情况下,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所谓公理在舰炮的射程之内便是当时的现实。
德国的建议迅速获得了美国和法国的积极回应,同时。两国的民间主要是贸易界和航运界积极赞成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公海航行的自由。
德国的这一外交举动彻底激怒了英国人敏感的神经,但是在“公海自由”问题上,德国不仅获得了法美两国政府,而且得到了两国民间的支持,英国如采取“枪打出头鸟”的策略,那么一旦战争爆发,国际舆论势必站在德国一边。
可是。如果以沉默来回应德国的挑衅,就显得英国政府太软弱可期了,毕竟德国还有后续手段,比如各国联合以贸易禁运来强迫英国加入条约等等。
在海牙召开的第一次修约会议上,虽然各国没有对英国做出任何强硬的表态,而只是进行了委婉的建议,不过这些建议在贝尔福听来都格外刺耳。在皇家海军称霸世界的一百年来,还从未有哪个国家对英国提出这种建议。美国人虽然为此和英国开战,但是美国政府所做的只不过是维护美国商人的利益,而非为所有的中立国出头。
在外部压力剧增的同时,国内的舆论压力也骤然增加,一方面英军在南非战场进展缓慢,另一方面,英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以德国为首的其他强国的公然挑衅。这使得英国的各路政治力量纷纷发声,对政府施加影响。
首先,自由党内要求尽快结束布尔战争的呼声开始高涨,其次。保守党内要求和“罪魁”德国进行彻底清算的鹰派舆论也变得强烈。
贝尔福自己是处于两派的中间,即不同意无条件结束布尔战争,也不想马上和德国开战。
如果没有德国孤岛公海航行条约的事情,那么贝尔福在保守党内的支持度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随着德国越来越成为保守党鹰派力量的眼中钉,人们开始抱怨贝尔福对德国的软弱态度,并更加倾向力主对德开战的张伯伦出任保守党党魁。
国际和国内的纷乱局面不仅考验内阁、首相、同时也更加考验国王爱德华五世的智慧。
“德国谋求世界霸权的野心不会改变,所以,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和德国人的战争,现在的妥协只能推迟战争的爆发而无法彻底避免战争的到来。而越是推迟战争的爆发就越是对我们不利,因为德国钢产量的增长大大高于我国。”爱德华国王特意将贝尔福召到温莎宫,讨论对德政策。
“可是,现在对德国开战,我们就如同一个巨人对付一只猫,根本无从下手。德国的国际贸易虽然增长迅速但是和我们比起来还是相差很大,而且战争爆发后,德国商品可以通过荷兰、奥地利乃至法国的商船帮助运输,在近岸封锁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对德国实现有效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