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挺起胸膛站排头> 第二十九章 继续留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 继续留下(1 / 2)

第二十九章:继续留下

5月24日,援建完‘红星帐篷小学’后,新的任务还没有下达。正好可以组织劳累了多天的战友们暂时轮番整休。这不,恰好今天轮到了我们。说是轮休,在部队呆过的人其实都知道,部队休息就是不用出操和训练而已,至于平常内务制度、军容风纪、条令条例还是必须遵守的,用部队的话说就是‘放假不放制度’。

对于刚刚经历过地震创伤的灾区一切百废待兴,国家和政府已经为灾区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发展比较好的大城市和区县结成帮扶对子、对口援建。尤其是受灾最严重,被夷为平地的北川县城,更是重新画出一片区域重新建设新城,其他基本上是在原址上重建,好看的小说:。

我们驻扎的安县永安镇相对于北川来说,受灾的情况还比较乐观,没有大面积的建筑塌方和伤亡情况。仅是房子裂了些缝隙、街道上洒了些瓦砾渣子,其他的也没见有什么比较严重的毁损。看看满大街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在,照样灯火辉煌营业的商铺,以及一眼望不到边正在耕种的稻田和道路上过往车辆喧嚣的吵杂声,就知道永安镇的老乡们已经逐渐从地震中走出来,而且正靠着自身的努力恢复重建。

然而,受地震影响,永安镇的老乡们生活却遇到苦难,生产恢复工作明显滞后。况且,这么多天来已经习惯于在地震中忙碌的我们,似乎有些不习惯突然停下来的休整。看到宿营地前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大家伙不自觉间就又产生了一个帮老乡们插秧的想法。这也是为人民服务,落实胡主席的进村入户的重要指示,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吗。

于是乎,在执行各种重建任务的同时,我们部队急群众之所急,挨家挨户的询问了解情况,纷纷走到田间地头,出钱出力帮助老乡们抢收麦子、插秧种田、捐款捐物,竭尽所能的帮助灾区的群众们恢复生产。

说干就干!不多时,我们的想法很快就反映到了团首长那里去了,得到的回复是:‘完全赞同我们的想法。并由部队出面组织联系营区旁村庄里需要帮助的老乡,统一安排帮老乡们插秧。’

于是,吃过早饭,我们三十几个在家休息的战友们,迅速被集合到了营区空地上。负责值班的团部宣传干事扫了一眼集合好的队伍,大着嗓门问道:“会插秧的战士往前站!”

话音刚落,就听队伍中有一半的战友们纷纷回答道:“我会!我会!我会!”一会儿,四川、湖北、安徽、山东等地会插秧的战友们踊跃的站了出来。

以前部队每年选拔多才多艺的战友去什么文工团、驾驶员等等技术岗位,总是城市兵的战友们争先恐后的嗷嗷叫。‘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今天,总算轮到我们农村兵们争先恐后的嗷嗷叫一回。

尽管我们有一半的人会插秧,可面对营区外一望无垠的稻田,我们仍显得微不足道。需要帮助的远不止那么几家,因此不会插秧的战友们也被安排进了任务,就听团宣传干事继续说道:“那好!会插秧的同志们就负责到各对口帮建的老乡家帮忙,不会插秧的同志们就负责往水田里搬秧苗。”

一切准备妥当,走出营区,我们首先被径直带到张大爷家。张大爷一大家子共有九口人,两个儿子都在外省打工,家里五六亩的责任田就靠老两口和了两个儿媳妇一年四季忙碌着,外带照顾三个孙子,家里劳动力严重不足。现在正是种田的农忙时节,秧苗再插不下去,到了秋天就要闹‘梁欢’了,本来地震后家家户户的生活就很捉足见襟了。

在村干部的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张大爷家。就见一间未经任何粉饰的四干平房,裸露出斑斑藓苔,相比于左邻右舍楼房的雕梁画栋,明显有些不协调。轻轻的敲了敲了掩闭的大门,就见一位六十上下的大爷打开门,没等老大爷开口,带队的团宣传干部就开门见山的自我介绍到:“大爷,我们是来帮您插秧的。”

本来就已经惊讶于着眼前我们的张大爷,一听帮他插秧的,就显得更加激动的喜出望外,像迎接自己远方归家的亲人一样,把我们纷纷请进了家。并对着一旁的村干部客气道:“主任,这事整的!平日里你们帮我加的忙就已经够多的了,这又麻烦起解放军同志,真是不知道怎么谢村里。”

“应该的!应该的!”见我们看张大爷家简陋的眼神,村干部面有愧色的回答道。

跟着张大爷的脚步,我们来到永安镇公路旁的一丘农田旁,面前水田里的一草一木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不等带队干部的口令,我们早已脱了鞋子、卷起库管、挽起衣袖,赤着脚板下到了水田里一字排开。拿起一把秧苗拆开,左手分秧苗,右手接住,弯下腰均匀有顺序的插进泥巴中,两条腿匀速的一点点往后退。

随着阳光的逐渐强烈,薄雾渐渐散去。还没感觉到插秧的瘾,一行行、一株株,很快在不到十几分钟的时间里,眼前一汪水田很快就呈现出一片草绿的秧苗,而秧苗后面夹杂的是一抹跳动的迷彩绿,其他书友正在看:。农村的农活讲究的是一个时节,春天播种,秋田丰收。要不是受大地震影响,受灾地区的老乡们的生产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