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章合一
将韩柔接到了漱玉轩后,韩暮华又亲自挑选了两个机灵的丫鬟过去服侍。
曹国公夫人很满意她的安排,在金氏面前狠赞了她几回,惹的金氏更是咬牙妒忌。
后院的几位姨娘一时听到韩柔有孕,惊诧愤怒非常,原本她这病一得,就是跌到土里的人,一辈子都不能翻身了,现在有了肚子,就成了曹国公夫人的心头宝,以后母凭子贵,孩子即便过继到韩暮华名下,她在府里也算是有了方寸之地。
要不是姨娘身份低微,苗姨娘真想立刻就去韩暮华面前大闹一场,来发泄心头之恨。
日子匆匆而过,如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七月。
一连大半个月盛京都滴雨未下,天气燥热,京郊的许多农庄都来告急,说今年怕是要短了收成。
韩暮华处于深闺,都听到了些风声。
今年西北大旱,都三个月未下雨了,庄稼干涸枯败,颗粒无收,肥田变成了荒野,物价飞涨,百姓逃难,到处都是废弃的家园和流离失所的人群,饿殍遍野,甚至还有易子而食的悲惨局面。
几百万的老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和土地。一时间,朝野轰动。
六月中旬便有下面官员上报灾情,但不知为何,一直悬于未决,后来朝中派遣监察去西北考察,回朝中后也是报喜不报忧,蒙蔽圣目。
一直等到七月初,有大批流民进入盛京,这才引起了朝中重视,但此时灾情早已扩大到西北两省。
百年罕见的灾年,就连韩暮华这个高门贵妇都感受到了盛京的慌乱。李濂最近更是忙的见不到影儿,平日就算他再忙碌晚间也会回来过夜。但是自从旱情闹的沸沸扬扬,他每日也顶多傍晚在陶然院中用了晚膳就又回书房处理事务,连他都忙碌成这样。可想而知,宫中那位定也是焦头烂额。
韩暮华盯着手上的账册。心思早不知飘到了哪里去。前几日,她命丫鬟找来本朝地域图册,发现西北三省竟然与山西接壤,她更是担忧心急,不知道林云鹤此行是不是也受到了灾旱的波及。他是御派的盐运使,没有圣旨不能回京,如今饿殍满地。百姓最憎恨的便是官员,有的地方甚至传闻,地方父母官被暴动百姓乱棍打死,百姓抢空了府中食粮。奸|淫了妻女。她实在是记挂他的安危。
私盐贩子未得震服,又要面对虎狼饿民,他能否保得自己的安全。
韩暮华不敢再往下想。
徐嬷嬷给她送来酸梅汤,见她出神,脸上表情悲戚。以为她在担忧当下的国情。
“二奶奶,天热,喝些酸梅汤解解暑吧!”
韩暮华被唤回神思,勉强扯了一个笑容出来,接过玉碗抿了一口。酸梅汤从喉咙滑到胃里,沁凉一片,她不禁想到那些在西北受灾的百姓,这时候,连吃口饱饭也是奢侈吧!
韩暮华放下玉碗,问了徐嬷嬷漱玉轩那边的情况,这才起身,准备去清秋阁请安。
清秋阁内,曹国公夫人手中捏着一份请帖,眉头紧锁,直到韩暮华进来屈膝给她行礼,她才回过神来。
小丫鬟给韩暮华端茶,她坐在左下首,轻问道:“母亲,您有什么烦心事?”
曹国公夫人长叹一口气,将帖子递给她,“你母亲下了帖子,让我们过几日去长公主府……”
曹国公夫人口中说的“母亲”当然是指和煦长公主,韩暮华翻开印花请帖有些不解,宜宁郡主不是半月前就进京了?半月没有消息,她还以为和煦长公主不打算大办这事了,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还要下帖请盛京贵妇贵女们赴宴。要知道,圣上带头勤俭,皇后和太后的日常用度都缩减了一半,更遑论世家阀门,家中喜事也只是低调的请些至交好友,生怕触了圣上的霉头。
而和煦长公主这么高调下帖请客,端的是什么心思?
曹国公夫人皱了皱眉,“这次,你母亲连山西节度使夫人也请了。”
这位夫人韩暮华只在镇南大将军寿宴上见过一次,从她与和煦长公主的短短几句话就知道两人不对盘,怎么这次竟连她也请了。
“母亲看这个宴去还是不去?”韩暮华将帖子递给旁边的顾嬷嬷。
“我们府上定是躲不了了,你们去宫中谢恩,太后就放了话,若是我们不去就是落了太后娘娘的面子。也罢,去瞧瞧吧,和煦长公主一向与圣上和太后走的近,她不是那么没分寸的人。”
韩暮华颔首,在清秋阁略坐了一会子就回去了。
玉叶轻轻地给曹国公夫人揉着额头,曹国公夫人问身边的顾嬷嬷,“宇儿那可有消息过来?”
顾嬷嬷给她打着扇,淡笑着宽慰她,“最近京城都人心惶惶,大少爷被派去西北赈灾了,付姨娘那里一个多月都没有消息,夫人不必担忧,有我们的人在那看着,想必也不会出什么差错。”
听了顾嬷嬷这么说,曹国公夫人才松了口气,付书蕾现下肚子都快七个月了,李宇这当口又被委以皇命,说是去西北赈灾,还不如说是去平定暴乱,几百万百姓都吃不饱饭,又怎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