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宁路完全不知道三天前在司寇宇铮的书房里那一番由一粒花生米结束了的谈话,依然悠悠然享受着自己的安宁生活,外带不大不小的福利——司寇宇铮到附近的洛河镇巡视,准确地说是暗巡,要带她一起去。虽说天天窝在大营里也没什么不妥,但能出去走走总是开心的。她心里对洛河镇的风貌也隐隐有些好奇和期待。
既然是暗巡,那便是微服低调出动。司寇宇铮穿了身靛青色的窄袖长袍,袖口用银灰色的织暗纹袖带束了,腰上束了条跟袖带同样款式的腰带,头发随意绑了个马尾,看起来就像个普通的富家公子哥儿,随行的两个侍卫俱是一身鸦色短衣打扮,至于风宁路么……不用扮了,怎么看怎么就是个书童小厮的模样。
一行人从洛河大营出发,坐着马车行了一柱香的时间,洛河镇的轮廓便出现在风宁路的视野中。看形状便知这洛河镇的规模并不大。
马车很快行进到洛河镇的城墙前。城墙由硕大的石砖砌成,那些石砖在经年的风沙磨砺中显得有些斑驳沧桑。风宁路凑到窗边透过帘子的缝隙好奇地往外张望:嵌着铜钉的厚重城门此刻大开着,许多行人,骡车和驴车穿过城门进进出出,门口的哨兵只是稍事检查便通通放行,令洛河镇看起来不像是边塞小镇,倒更像是内地的行商中心。
驾车的侍卫递了表明身份的证物上去,守城门的哨兵往马车上看了一眼便立正放马车通过。马车驶进城内,沿着最宽阔的主通道慢慢前行。缓慢的行驶速度让风宁路有充分的时间东瞄西瞄。
这是个聚居的市镇,街上行人熙来攘往,服饰以边塞风格为主,占了约六成,剩下四成都是各种中土款式。店铺的类型也十分丰富,从卖面饼油茶的街边小档到大小不一的酒馆食肆茶楼,从卖各种小玩意的地摊到货架三面环墙而立的店铺。
“真热闹呵……”风宁路呐呐地念了一句,话音未落注意力就被一间兼供文房四宝的书店给吸引住了,眼睛缀在那店面上怎么都挪不开。那间店面不大,名字十分有意思,明明是堆满了书的地方,店名却偏偏叫“一页”。
司寇宇铮顺着风宁路的视线瞟了一眼,笑道:“想去看?”
风宁路赶紧点点头,司寇宇铮倒也松快,摸出一锭银子递给她:“去吧,看中哪本想买就买。我在前面茶楼里喝茶,你看好了来寻我便是。”
风宁路顺着司寇宇铮的手指认清茶楼的位置,目送他带着侍卫离开后便一头扎进书店,其他书友正在看:。
待进得书店一看,风宁路不觉略有些失望。这家书店到底是小了点,藏书量多但种类并不丰富,绝大部分是启蒙教育类,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与宗教有关的经书典藉,剩下的是诗词散文话本,游记志异类是数量最少的。
不过对于这样的边塞地区来说,这样的安排倒也实在,启蒙教育自然是首重,基础知识上去了才谈得上品诗赏赋,博闻广识;经书的需求量大,自然也少不得。
风宁路一边想着一边随手捡了几本游记翻看,没看到什么新奇有趣的,便又放下了。书店掌柜倒是热心,见她在游记志异书前逗留时间最长,笑着开口道:“这一类的书不太好卖,所以小店入手也少,小爷若是有什么想看的,可列出书名,小店下次去入书的时候可试着帮小爷寻来。若是不太偏的书,快则一月,慢则三月,大抵也到了,小爷到时可以再来看看。若是不方便过来,也可留下地址,小店着人给您送过去。”
风宁路听着这话笑了:“贵店看似不大,服务却是极好。”
掌柜合上手中账册拱了拱手:“多谢小爷夸奖。小店是在洛河镇新开的分号,故而店面小了些,书类也少了些。往后日子长了,书类必然也会尽力收得更全,以期不负各位主顾所望。”
“分号?总店又在何处?”
“总店在南云城,小爷若是去了南云城,也可以去总店逛逛,总店的店面比小店大得多,书类自然也全得多。”
风宁路点点头。
没有找到想买的书,她空着手出了店门。回头看看店铺的牌匾,近看才发现在店名“一页”的旁边还落了两个极不起眼的小字:三潼。
掌柜送风宁路到门口,顺着她的目光看了看牌匾,笑着解释道:“‘三潼’是小店老板的名字,这匾也是老板手书。”
这个店主的名字挺有意思,写的字笔画间透着股恣意,想来大抵是个随兴不羁的主儿。风宁路点点头,跟学问有关的事物,不论书店还是书房,通常都会取个让人觉得有学问或者有意境的名字,偏偏这个“三潼”就这么随便地取了两个字当作店名,实在是随兴得紧。
“贵店店主必定是与众不同之人。”风宁路笑道。
“蒙小爷夸赞。”掌柜双手拢在袖中一躬身,低眉顺眼却并不卑微的姿态将原本傲然自负的两个字变得谦逊诚恳。
这个掌柜也是个人物啊。风宁路笑着拱拱手辞了掌柜,抬脚往司寇宇铮指给她看的茶楼走。南云城,一页,三潼……有趣的店名,有趣的店主名,加一个不一般的掌柜,勾起了她的好奇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