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众大臣听邑考之言,暗思多时,觉得所言非虚,皆为其求情。
众说:“邑考之言是也。猿猴乃山中之物,终是野性。况无刃岂能行刺?”
纣王不悦,但群臣之意难违,况纣王对邑考怀有好感,心平气和之下怒气渐散,但因脸上之伤疼痛难耐,于是令手下将邑考关押收监,择他日另行处置。
而此时此刻,西岐王宫,一个人对天默默无语,忽的,只见他狠狠的喃喃说道:“你若不去,吾何以上位?”
朝歌,纣王的案桌上已经摆满了一叠叠高高厚厚的奏折,打开一看,里面无非都是那些请求释放伯邑考以及放返姬昌回乡之类的东西。
纣王此时此刻早被这些千篇一律的奏折给烦的要命,忽的手下来报,说朝歌城内上下已传遍了那伯邑考愿代父赎罪,却因一只野性未退的猿猴袭击纣王缘故获罪入牢,等待择日处斩。此消息可谓是传的市井皆知,搞得人声沸扬,不少人即被伯邑考的仁孝之心所感动,又为伯邑考之悲惨不幸所叹息,如今大家可都在静静地看着纣王该如何处置。
纣王也被这满朝上下,平民百姓的压力弄得摇摆不定。几天功夫下来,他早把当初那宴席上所受之伤给忘记了,而且现在冷静的回想分析起来,纣王也排除掉伯邑考有那行凶的可能性,毕竟事情蹊跷可疑,复杂重重,或许皆是因为巧合所致。
对于伯邑考此人,纣王既惜其才智,更爱其浑然朴拙的品质,释放伯邑考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放了他之后,姬昌怎么办,要知道他可是伯邑考此次朝歌之行的目的,说到底姬昌才是整件事情的关键人物啊。
纣王于寝宫内徘徊不定,细细的咀嚼其中脉络关系。
姬昌的父亲当初叛乱被祖父文丁斩杀,文丁念其一脉在西岐根深蒂固,而一家老弱无依,仅凭一妇人太姜支撑不足为虑,故大度放回,且未削其爵位。
本以为西伯侯一脉从此便要落寞下去,却未曾想到姬昌横空出世,数十年来兢兢业业,被人以仁义贤明,爱民如子所称颂,更有人将“圣人”一词冠到他的头上,可谓是名声一时无两!一直以来,纣王的父亲帝乙生前就不断的试探姬昌的心意,害怕姬昌心中因当年变故存有反意,无奈的是姬昌幼时历经磨难,性格隐忍坚毅,又曾获得异人传授伏羲八卦,明祸福,知阴阳,因此历次试探皆无功而返,只能怀着担忧眼睁睁的看着这西岐一地慢慢发展起来。直至纣王继位,姬昌便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当初好不容易借微子启谋反一事栽赃给姬昌,将其囚居起来,如今若是释放,祸福难料啊!
纣王边走边思考,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后宫皇后姜氏所处。
自从殷郊、殷洪两位皇子被广成子带走之后音讯全无,姜氏整日凭栏而吊,甚至以泪洗面,纣王知道之后无事总会来此走走,并令后宫嫔妃好好陪着皇后。
纣王一进姜氏宫殿便听见里面有人在讲话,正是那黄飞虎之妹黄飞燕。
“听说那伯邑考好可怜啊,为父请命,待父赎罪,没想到如今却深陷囚牢,自身难保,当真是命运多舛!”
“可不是,还有那西伯侯姬昌,素有贤名,被囚羑里七年,老鬓白发,不知何时能够被释,或许会落得个魂归故里吧。你说,好人怎么不会有好报呢?”旁边,冀州候苏护的女儿妲己正红着眼泪,为姬昌抱不平。
“各位妹妹,姐姐我虽然也知道这伯邑考姬昌之事,也为他们可惜过,但后宫不得干政。且大王英明,定会公正处理,你们在我这说说可以,但千万不要在外胡讲。”皇后姜氏一直在细细听说,到了最后才发言。
门外,纣王偷偷地听到了后宫的谈论,一时也失去了心情,静静离开了姜氏的寝宫,边走还边叹息:“民心所向,孤不敢专断矣!”
次日,纣王颁下诏令,特赦伯邑考无罪并准姬昌回归西岐,连日来的风波便因此召给平息了下来,朝廷内外于是纷纷称赞纣王仁德。而伯邑考以及姬昌在拜别纣王群臣之后,马不停蹄,一步不留的离开了朝歌,日夜赶往梦想中的地方西岐。
几日之后,风平浪静,那姬昌伯邑考之事便如过眼云烟,烟消云散,朝野内外上下再也没有关注过,纣王也乐得清净了几天。
这天,纣王正在案桌上批改奏折,却听手下来报,闻太师一行轻车简从,彻夜不眠的赶向朝歌,目前已在宫门之外候着,紧急求见大王。
纣王一听手下来报,心中暗自惊奇。前阵子才收到北海大捷的消息,心中甚喜,正日夜思考着大军班师回京之日,没想到闻太师竟然一下子便飞快的回到朝歌,当真是万里关山度若飞啊!再细想,纣王却隐隐感到不妙,太师闻仲做事一向稳重如山,,胸有成竹,如今如此心急火燎的赶回朝歌,怕是大事来矣。
纣王刚要命手下马上迎接太师前来,没想到闻仲却闯了进来,一进来便冲着纣王问道:“大王,那姬昌一行人呢?”
纣王见闻太师一路劳累,口干舌燥,满脸风尘,刚想迎上前说上几句安慰的话,但在闻仲目不转睛的注视下,只得顺着说道:“那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