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玄武记> 80 何谓是武侠精髓:儒宗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0 何谓是武侠精髓:儒宗说(1 / 8)

什么是武侠精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在传统和现今武侠中,主要崇尚的是一种仁。

儒家所言“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勇力仅仅是粗浅的东西,卤莽汉所为,有勇无仁算不上侠。只有具备仁义之人,才能正确使用勇力,所以叫“仁者无敌”。这是我最欣赏的武侠风格。但这还不是最高的武侠境界。道家思想所崇尚的道才是最高的武侠境界。韩非子随荀况学习时,曾经对《老子》做过解读,其《解老》一篇写道:“仁者,德之光。”仁只是德的表面皮毛,属于文饰一类。同样,德不过道的皮毛,等而下之,义、礼之类也只是表面文章,所以他说:“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道德仁义礼,这是一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可见,仁者还算不上真正的大侠客。

金庸在他的小说里也隐含了这么一层意思。例如写杨过,杨过最初武功不高,但渐渐融会各派精华功夫,成为天下二流高手。而他在溪流中练剑,搏击激流,与天地浑然一体之时,也就成了天下一等的高手。为何?因为他悟道了。道,就是自然的规则,是无法用人力战胜,只可通过智慧领悟并遵循的东西。仁的层次不如道高,决定了假仁假义之可行。岳不群之假仁假义可以蒙蔽江湖多年,一定程度上因为仁层次不高。道是天上宫阙,高处不胜寒,无法仿冒。

西方武侠的最高境界就是仁。仁者爱天下,于是劫富济贫,如西方人钟爱的侠盗罗宾汉。东方武侠的最高境界是道,虽然侠客们会帮助穷人,除暴安良,但他们恪守内心的道德戒律,一是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二是以天下之仁而非妇人之仁看问题。就是当自己弱小时,不会以之为苦,唉声叹气。但是当自己强大之后,也不会报复曾经欺侮过自己的人。用无为而无不为之举动,让天下安宁,众生各得其所。

其实上面的说法有点矛盾,没有完全摆脱仁而进入道的境界。这是我们所体会到的两难困境。因为武侠必须要体现仁,而且针对现实,只能体现为仁。道只好消隐为规制个人的东西。仁何以体现,除暴安良,劫富济贫是最传统也最经久不衰的方式。而一味的“非暴力”往往被人看作软弱无能。既然如此,我们只能迁就江湖现状,从第二等好侠客角度来写武侠。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道认为人力是胜不过自然之力的。所以崇尚道的人往往把外力,如宝剑、宝物作为最厉害的东西,而崇尚仁的人认为自己,如心灵召唤等等,是最厉害的东西。答案很明显,外力肯定比自身厉害。但问题在于,由于武侠的对象是人与人争斗,而非人与自然争斗,所以反而让自身比外力更厉害。或许这也可以说明,武侠精神只得到了二等精髓吧。

秦汉时期的孔子与儒学命运

孔子个人的命运与儒学的命运是否一致?按照潜意识的理解,应该是一致的。但事实证明,学者个人与学说之间,并无必然的荣辱与共关系。

在粗略的历史知识背后,不少人会认为,秦朝时期“焚书坑儒”,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受到不小打击。但翻阅古书,钩沉历史,却让人大吃一惊。秦朝时期的“焚书坑儒”包含了太多后人的误解。首先,“焚书”上,儒家经典并没有被烧光。除了藏于周室的史书多灰飞烟灭,民间私藏的大量《诗》、《书》保存了下来,壁藏之书也在后世屡屡发现。而孔子感叹的“五十以学《易》”之《周易》作为筮卜之书,没有被焚。在“坑儒”方面,其实很多所谓的“儒”是方术之士。由于儒者之工作多为祭祀礼仪方面,与方术之士的职业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

跨过这个最大的误会,我们再看看孔子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当时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却没有批判孔子。赢政个人对孔子并无任何恶感。而二世执政后,权臣赵高竟然明确提及孔子,以论证自己的观点。赵高劝导二世杀兄自立,举例“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在赵高心目中,仍旧以孔子为正统。赵高劝说李斯听从自己的意见时,也提到:“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无形中承认了孔子的智慧与正统形象。

儒学在秦朝时期大受打击,然孔子个人命运与学说命运截然不同!这并不是一个历史玩笑。

相反,在汉朝时期,我们看到的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汉初遵从黄老学说,儒家学说自然不受重视——孔子的命运是否受到同样的冷漠呢?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命运是否也同学说一样显赫起来?历史这才给我们开了个玩笑。

汉高祖轻视儒生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但在公元195年,即汉高祖12年,刘邦过鲁竟然以祭天之大礼——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开了后世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虽然汉初之历史环境使得黄老学说流行,但儒生们并没有放弃自己在政治上的作用。刘邦受到大批儒生的影响。其中有三位儒生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劝说刘邦“聚徒合义后诛无道秦”的丽食其,二是提醒刘邦“居马上得之(天下),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