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时代的北方,应该算是草木植被非常丰茂的,因为人口的缺少和开发的无力,使得终唐一代只有关中地区被开发到了即将崩溃的程度,而现代相当繁华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一代根本没有开发,所以也可以这样理解,大唐的二百多年,就把关中地区的潜力给挖光了。讀蕶蕶尐說網
不得不说,现在黄土高原的惨状,也有大唐的一份大功劳在里面。
苏宁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在闭关时期也给李二陛下上了几道非常秘密的折子,也就是关于开发江南和华北地区的折子,开发江南的命令已经得以贯彻,并且开始执行,虽然速度很慢,可是二三十年之内,苏宁有生之年,乃至于李二陛下的有生之年,都有希望看到鱼米之乡的诞生,只不过关于华北地区,额,其实还是比较惨的。
不说山东士族在这个时候的存在,早在战国时期,黄河下游这一带就被称之为中原,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夏代和商代这两个中华文明明的起源朝代的政治人口经济中心都在华北平原地区,一直到了西周时代才将都城迁到了如今的长安地区,开始加强对西方的统治,并且设立秦国以开拓土壤,镇守西方,为周天子牧马。
而在那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中华大地的人口经济中心还是在华北平原这一代,著名的山东六国和山西秦国的对抗也因为此而步入战国时代,只是自从秦灭六国之后,华夏的政治经济中心就逐渐往西转移,长安和洛阳成为了中央强大政权的象征,无论是汉代还是三国或者是晋代,都以长安和洛阳为政治经济,开发关中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最早的天府之国乃是关中,并非蜀地。
所以从汉代开始。山东地区就已经不再是政府的最重要关心地点,关中地区才是最重要的地方,山东地区的开发就此滞留起来,再加上那一段时间好几百年中华大地就没有统一过,所以山东地区的开发也就不用提了,一直到隋朝建立,天下一统。终于安定了,但隋王朝的开发重点依然是关中地区,关中本位政策是北朝好几个王朝延续下来的。
唐王朝建立之后,李渊纵观天下形势,最终还是决定延续开发关中,李二陛下登基之初。也是决定开发关中为主要任务,其余的土地可以暂时放置着,不用着急,但是苏宁却说,开发江南地区和华北地区乃是重中之重,往近了说,可以提供大量的粮食。往远了说,当关中地区的土地已经无法维持均田制的实施的时候,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广大土地就可以弥补一时之缺。
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苏宁交上去的折子里面,还提到了如今一大半都被高句丽占领的东北地区,对于华北地区的土壤肥沃和相对良好的水文情况,苏宁做了比较详细的讲述,大唐开发江南和开发华北其实可以一起进行。江南地区设立襄阳为陪都,而在华北地区,苏宁也向李二陛下提出选择一个重要城市作为陪都,与开发华北和东北同时进行。
这就是未来的北平,北京,中华大地从十四世纪开始数百年的政治经济中心,在现在的时候。属于幽州府管辖,而最重要的是,和苏宁的冲突最为激烈的范阳卢氏的老巢,就在幽州!所以说。苏宁建议李二陛下把山东士族平定之后,就把大唐北方陪都设立在幽州范阳,改名北京!
如今的范阳,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苏宁指出,目前,大唐最后一块仍然在外夷手中的土地,就是东北地区,辽东地区,这个时候在高句丽的手里,而这块土地,从先秦时代就是我们华夏的领土,如今,天下一统,只差这东北的一隅之地,就可以一匡九合,天下大吉,辽东地区,包括高句丽,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
这和历史上唐太宗发动征伐高句丽的战役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高句丽从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属国,中原王朝从来都没有承认过他们和中原王朝可以平起平坐,只是在这个时代往后推十年,高句丽会成为东北一霸,成为大唐在东亚的主要对手,这才引发了唐太宗要在他的有生之年把东北给全部收回来的想法。
苏宁提出的观点,正和李二陛下的意思,所以从几个月前开始,李二陛下就命令参谋总部同时准备辽东地区的沙盘地图,研究对辽东开战的可能性和战略战术,尤其要吸取当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经验教训,不能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也因此,李二陛下开始认真地考虑是否有必要在北方设立陪都,还要设立在范阳卢氏的老巢,设立在幽州,苏宁的意见就是由周完全可以打造为北方重镇,往东北就可以连接辽东地区,往北又可以对抗少数民族,打造为长城防线的重要城市,往南又可以震慑山东士族的残余势力,使之不敢贸然妄动,老老实实地接受改造,往西又可以连接大草原,打造为大唐北征东征的重要中转站,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而为此,第一步就是荡平山东士族,真正取得对这一块地区的统治权和管辖权,把山东士族多少年的霸权消灭掉,真正控制山东富饶之地,在此之前,唐王朝之所以着力开发关中山西地区,就是因为山东地区的真正管辖权在山东士族手里,而士族衰微之后,大唐也到了暮年,征战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