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罢信后,水镜先生笑道:“北汉和辽国的国内形势真是意想不到啊,若我们能够妥善利用,想来能够大败汉军,重创辽国。”
柴荣也兴奋的说道:“先生说的甚对,不知道先生可否说出心中计策。”
水镜略一沉吟说道:“刘崇现在依仗的就是贾思华和李建霖,但是贾思华和李建霖恰恰也正是刘崇最不放心的人。合则离之!”
柴荣有些疑惑的说道:“用离间计离间他们君臣关系?可是先生也说了现在刘崇主要靠的人就是贾思华和李建霖,哪怕他二人行为上真的过分了一些,想来刘崇也不会在此时动他二人,也会原谅他们的。”
水镜微微一笑接着说道:“那就要看贾思华二人做的是什么事了,若是谋反的大罪,刘崇还会再包容他二人吗?”
柴荣有些疑问的说道:“那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刘崇相信贾思华二人是谋反呢?”
水镜说道:“汉朝之内肯定并非铁板一块,有些人肯定会想到万一刘崇败了怎么办,对于这些人,殿下尽管许下好处就是,他们定会适当的帮我们一些忙的;
也会有一些人在刘崇的朝廷当中不得志,将军对这些人要大力的拉拢,许下高官厚禄,这样北汉的朝廷便能慢慢的被他们所左右,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到那时候我们借刘崇之手杀贾思华、李建霖二人还不是易事,一旦他二人已死,那他二人手下的将领和文官还不把北汉闹翻天,到时候北汉亡矣。现在将军要做的就是买通北汉朝中的这两类人。”
柴荣听水镜所言,不由的赞叹道:“先生计策真是高明,我明天就让鹰堂再去打探。”
第二天鹰堂传来消息,信中说北汉朝廷中的大臣余海玉和狄龙为人处世圆滑,无论是贾思华阵营还是李建霖阵营之人,都不得罪,颇受三个阵营之人的喜欢。柴荣略微一想,觉得此二人很会为人,到是可以为我所用。
另外,李建霖阵营中的陶诺一路追随李建霖来到夏州投靠刘崇,本来以为到了夏州会有一番作为。哪知道到了夏州之后,一直受到朝廷其他大臣的打压,心里颇为窝火,对李建霖也有怨言。
柴荣觉得对这样眼高过顶的人,如果许之以高官厚禄,想来也肯为我所有。
此外,信中还提到夏州剑堂执事刘彦斌的侄子楚风在贾思华营中但任谋士,这个到很让柴荣感到意外。
信中提及,楚风乃是刘彦斌亲妹妹的唯一儿子,在其家境衰落之后,楚风不得不来投靠他的舅舅刘彦斌,不过楚风一直不知道刘彦斌的真实身份。
刘彦斌对这个侄子也很是疼爱,给他请了很多老师教他读书写字。不过楚风自小便对兵法特别感兴趣,为此刘彦斌也给他专门请了不少老师教他兵法。
刘彦斌见侄子聪慧,有意教他剑法,希望以后他能继承自己的位子。楚风剑法是学了,但是却不想帮刘彦斌做事。他一直心怀天下,觉得乱世出英雄,他就是这乱世中的英雄,只不过一直未遇见明主。
当贾思华来投刘崇之后,接连的几次战争,贾思华将他的勇猛表现的淋漓尽致,楚风便起了辅佐知心。
楚风来到贾思华的营中,口若悬河,与贾思华滔滔不绝的讲了很多行军打仗的方法策略。贾思华觉得他只会夸夸其谈,说大话,做实事不行。但是又爱惜楚风的军事才能与独到的见解,于是将他留在军中任谋士。
楚风只觉得,由于没有经历过战争,贾思华没见过他的能耐,所以才待他如此。在楚风想来如果贾思华在战场上见到他施展才华之后,一定会对他敬佩不已,委以重用的,所以楚风就一直等。但是贾思华一直觉得他只是会纸上谈兵,实际一点都不行,就一直不重用他,长此以来,楚风也是暗叹时运不济。
柴荣看过楚风的事迹之后,对此人甚是好奇。鹰堂之人对他的才华也是赞叹不已,想来此人也确有几分能耐,柴荣便生了爱才之心。如若楚风真的是难得帅才的话,收到自己帐下为己所用,那岂不快哉。
看罢信后,柴荣见今日是陈锋当差,于是对陈锋说道:“陈锋,快去将水镜先生请来。”
不一会,水镜先生便赶来了。
水镜一见柴荣面有喜色便出声问道:“殿下面有喜色,定是有好事临门。”
柴荣笑着说道:“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水镜先生。”说着将鹰堂传过来的信交与水镜看。
水镜看过信之后暗道,真是天助我也。
水镜对柴荣说道:“殿下打算对这狄龙、余海玉、陶诺如何处之?”
柴荣悠悠的说道:“本殿下打算亲自去夏州成一趟。”
水镜一听,当即一惊,不过仔细想想也对,也只有柴荣过去才能让狄龙等人更加信服,于是说道:“殿下万金之躯,还望多加小心。”
柴荣点点头道:“先生放心,普天之下能胜过我的人不多,何况城中还有我唐门的分堂在内,想来也没有人能够取走我的性命。”说完柴荣命人击鼓升帐。
两阵鼓声刚过,诸将都齐聚在柴荣营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