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边戎> 第一六九章 饥乱(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六九章 饥乱(下)(1 / 3)

由于会宁与津门的互相牵制,整个宣和六年东京道都显得十分平静。辽南、塘沽出产的手工产品源源不绝地运往流求、日本、高丽、麻逸,换来了这两个地方所缺乏的粮食、银铜、黄金、茶叶。汉部实际上已初步实现东海经济圈的内部循环,虽然陶瓷与丝绸等还严重依赖于江南,但如果战争打响,汉部商人们所受到的冲击也许并没有杨应麒对欧阳适说的那么大。

从重和元年杨应麒便开始有计划地囤积粮食,至今已有七年。七年当中辽南曾一度丰收,两度歉收;大流求丰收过两回,遭过两次不大不小的台风——除去赈灾平输之费用,汉部的仓库仍有大量盈余。而由于今年麻逸、流求两地一齐丰收,一时间竟让东海米价大跌,杨应麒抛出大量财政积蓄以护农价买入,既得了两地农人交口赞誉,又囤积得汉部米粮满仓!辽口、津门、岱舆、永宁和塘沽的四个大仓库都塞满后,运粮船只犹自南来。杨应麒便将余粮分为两份:一份托给商人化整为零转运入太行山交给林翼打理,一份以“杨小七”的名义运入登州,建了两个巨型私仓存储起来。

汉部米烂陈仓的同时,大宋的粮食状况却大见恶化。中原各地水利失修,加上天灾**,竟导致了连续三年的凶荒!各地活不下去的农民纷纷造反,平了一起,又是一起。而宣和六年饥馑最为严重的又莫过于河北、山东!原来自大宋得了燕京这座空城,每年都得转运大量的粮食布帛供给那里的驻边军民,这个巨大的负担大部分落在河北、山东农民的头上,加上官吏在收税之余监额科敛,很快就逼得农人无法自活。山东闹起了两支大人马,一支为张万仙,人数约五万,一支为张迪,人数约十万。四处流窜,一路杀官掠食,听说登州有吃的,竟然合在一处向这边涌来。

其时山东半岛的行政区划为登莱二州,农民军要到半岛东部的登州,便得先经过半岛西部的莱州。莱州守臣听说饥民涌来吓得屁滚尿流,而清阳港的商人也无不忧心忡忡,登州守臣王师中除了奏请朝廷之外竟是束手无策,清阳港商会会长刘介赶紧致书杨应麒请他快想办法。

杨朴便请杨应麒干脆出兵,杨应麒沉吟道:“出兵之事断不可行!”

杨朴道:“若被饥民冲了清阳港,我们在山东的数载经营便毁于一旦了。”

杨应麒问道:“会宁那边最近可有什么变化没?”

杨朴道:“暂时没听说有什么消息。”

杨应麒想了想道:“既然如此,我且往清阳港走一趟吧。”清阳港和津门距离极近,此时汉部的近海航行技术已颇为发达,两地间朝发夕至,因此杨应麒要到登州去比去塘沽还要方便。

陈正汇颇知杨应麒已有经略大宋之意,口中却不道破,只问:“要多少人相随?”

杨应麒道:“你与我一起去。好好整理一下京东东路的谍报,回头我来问你。”

陈正汇又问:“可要带多少兵马?”

杨应麒想了一下问:“清阳港维持治安的人马有多少?”

陈正汇道:“清阳港的民卫约有二百人。此外尚有栖霞三寨都可以调遣。”

汉部已经逐渐把维持治安的人手从军事体制和征敛系统中独立出来,这些负责城市治安的人或叫警卫,或叫民卫,均划归行政部门控制。清阳港受津门影响也设立了民卫,由清阳港商会委派民卫队长并发给粮饷,这一部分警卫力量主要是维持清阳港内部的治安。

由于山东这几年频频闹起义、闹盗贼、闹海寇,登州的厢兵根本没法保境安民。两年前王师中在刘介的敦促下许境内各乡练民兵自防,所需费用各乡自己负责。登州民风颇悍,加上这几年因为清阳开港的缘故,民间财力也足,因此有多余的钱粮来养民兵,而其中又以环绕清阳港的栖霞、牟东、福山三寨最为精锐——不但因为这三寨是由最有钱的清阳港商会提供给养,更因为这三寨民兵的选拔机制、训练系统和管理体制都一依辽南军方,所以能近保清阳,远平海寇,使登州呈现出大宋境内少有的安宁局面。

清阳港周边三寨的布置杨应麒其实心中有数,这时问了一些近期的变化,说道:“有这三寨人马,料来可以应付了,我们只带上燕青等人作护卫便可,我再去问二哥要个将才来。”

曹广弼其时就在津门,他虽然赋闲在家,但对汉部军中将领的才能禀性了如指掌,所以杨应麒要找个能打仗的人,不去问津门的军方枢密书记,却来问他。

曹广弼听杨应麒要他举荐将才,奇道:“你要什么样的人才?”

杨应麒道:“威名品衔不可过高,但需有独当一面的才干。此外,最好对大宋京东东路的情况颇为了解。”

曹广弼沉吟道:“你要这人干什么去?”杨应麒便把山东闹农民军的事情说了,曹广弼道:“你是想出兵救援登州么?”

杨应麒道:“能不出兵时,最好莫出兵,免得大宋朝廷胡思乱想。不过大宋的厢军都不能用,眼下登州有三寨民兵可以调遣,我想就用这部兵马为登州清境。只是需要一个人来顾问军事。”

曹广弼道:“如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