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第二百三十二章 日暮西山 第一节节 热泪盈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二章 日暮西山 第一节节 热泪盈眶(1 / 2)

日军在二战时期的军力可以说是坐了一会过山车的,37年以前就还比是过山车刚刚启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日军迅速增兵,兵力比战前一下子扩充了好几倍,征召的士兵基本来自于战前储备的预备役,也基本都是有实战经验的预备役士兵,此时日本陆军的军力正处于一个上升期,不论是整体的战斗力还是士兵的单兵战斗力,都大大优于中**队,其他书友正在看:。du00.com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这个过山车一路的上升,终于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达到了顶点了,陆军的师团从37年的十多个一下子就把番号排到了过百了,整个陆军的士兵人数极度的膨胀的,而这时候看着庞大的日军陆海军,整体的战斗力却不如37年了,原因很简单,预备役全部征召完后,就得从平民中开始征召,训练后就派往战场,直接面对残酷的战争。

而到了43年底和44年初,为了维持从太平洋到东南亚,从日本本土到中国这么广大的地区内的军力呢,战时内阁又修改了征兵法,把征召士兵的年龄扩展到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这说明随着兵员的消耗,不得不用扩大兵源征召范围来弥补兵力的不足了。

比如这个第四十七师团,根本不是那些野战师团的编制,要按人数说,连甲种师团的三分之一人数都不到,才三个联队和一些辅助部队的编制,一万来人,都不如日军在37、38年成立的混成旅团人数多。

而战斗力就更不敢恭维了,比如这个第九十一联队,是在日本国内征召的平民,经过三个月的紧急训练后,就作为第四十七师团的先遣部队派往了中国战场,原先是打算作为守备部队使用的。看看据点和交通线,守守炮楼子和城镇啥的,没打算深入到八路控制的山地来作战的。

由这个联队组成的救援队,别看好几千人。真正打过仗见过战场的加一起也就二百多人。大多是军士、上等兵等是从作战部队抽调来带新兵的,甚至一些带兵的尉官等都是新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学生。还不如那些军士呢!

比如带领开路的自行车中队和步兵大队的这个大队长,原先是驻台湾的部队里的军官,欺负老百姓倒是很拿手的,他就没上过战场!没和八路交过手。他这个中佐那纯粹是当驻屯军用年头熬出来的!所以头半夜一遇到八路的伏击,士兵乱了,他也乱了方寸,连对手的影子都没看清呢,就下令全线撤退了。

可以说日本陆军现在把尚存的精锐部队基本都调往了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里的主力部队也抽调出来去执行大陆交通线作战计划,替换来担任对付八路军的部队。很多就是这种临时组建的三流守备部队。

再看日军在中国的主要对手,**咱就不多说了,只说天天和日军照面有仗打的八路,八路的兵源主要来自于根据地里的老百姓。这些老百姓可不一般,下到七八岁的孩子,上到青壮年,包括妇女们,都接受了八路军和我党当地政府开展的军事训练,要说人人皆兵一点都夸张!

也就是说这些已经接受了基本军事训练的老百姓,又长期同日伪军周旋和抗争,不管是从心理上对日本鬼子的仇恨,还是为了保卫自己家园参军的主动性上,都要比日本国内紧急征召的那些平民对战争的认识要刻骨铭心的多。

从军的心态上这批守护自己家园的中国老百姓就比日军新兵要胜了一筹,再加上八路军都是在自己熟悉的山地就在自己的家门口作战,对环境的熟悉和适应要比远离故土极度依赖后勤补给的日军又要胜上一筹。

所以说在43年底,八路军和根据地的整体实力正在稳步上升,而日军恰恰相反走下坡路了!

在铁营盘摆开三路进攻架势的加藤联队,其实真正有战斗力的就是夜里出发迂回到古寨墙东侧山沟的那个中队,这个中队大部分由伤愈归队和有实战经验的老兵们组成,本来是要分散到加藤联队的步兵队里带新兵的,还没有分派下去就接到了南下救援的任务,所以他们被单独放到了一个中队里,恰恰是这个由老兵组成的中队,是最有战斗力的鬼子部队,差一点就突破了特训营的右翼防线。

再看中路和西路的鬼子部队,人多,每一路都是两个中队以上的步兵队,还有火炮支援,可一点也没有发挥出日军机动性强,步炮配合战术运用成熟等特点,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些鬼子兵有那么点畏战,躲躲藏藏的在山下,离着多老远还在山上八路射程之外呢就磨磨蹭蹭的,其他书友正在看:。( 平南拉牛牛这也难怪,新兵训练才三个月,也就打过实弹射击的士兵们头一次上战场,还在行军过程被八路的地方游击队啥的一会一颗地雷,一会两排冷枪,见了死伤的同伴了见了鲜血和硝烟了,这才明白来中国可不像训练时教官说的就和乡间郊游一样,郊游哪有地雷和手榴弹啊!

这好不容易被军官们驱赶着快要接近八路的阵地了,上面枪一响,呼啦啦地趴倒一大片,也不瞄准了闷着头噼里啪啦的一个劲地放枪,也不管那子弹往哪打,反正先放上几排给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