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殷到了京城后,还是住在徐辉祖府上,当晚还约了洪鹏,三个从小就一起玩泥巴的帝**功二代,举杯庆贺此次和谈计划以及附属军事行动的圆满结束。
洪鹏这人心思粗,早忘了沈孝成的事情。
洪鹏喝得很多,徐辉祖喝得很少,梅殷见徐辉祖喝得少,知道他有心事,也喝得很少,等洪鹏这家伙终于醉倒的时候,徐辉祖也放下了筷子。
“辉祖,我刚回来,也不让我歇息几天,到底有什么大事这么急。”梅殷早就看出了徐辉祖的心思。
“哈哈,驸马好眼力,我确实有大事,这里不方便,我们去铜亭上去谈吧。”
徐辉祖让人把洪鹏送回家,然后屏去下人,他和梅殷两人自己提着灯笼上了铜亭。
二人分主宾坐下后,徐辉祖面色凝重地说:“今天,我有一件大事要和你商量,这件事干好了,美名青史不成问题,如果干不好,我俩的结局就不可知了。”
梅殷看了看他,手里轻轻拨弄一盆兰花,沉默。
“梅殷,我先请你看一篇贞观政要里的文章。”徐辉祖拿出一张他自己写的宣纸给他,梅殷知道他是徐辉祖本人的书法,那一行行飘逸雅致的王体字写着这样一段话: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梅殷把这张纸一扫而过,然后继续欣赏他的花,似乎在思考。
“梅殷,你还记得当年的胡惟庸案吗?”
“辉祖,你是说胡案处置得不对吗?”梅殷从未见过徐辉祖说话这般吞吞吐吐,不知他为何多方试探,心中起了警惕,好看的小说:。
“当年太祖处置胡案虽牵连过广,但亦有为君的道理,我不是和你讨论这个事,我想说的是君权和相权的事。”徐辉祖说出了他的意图。
“你想恢复宰相制度?”梅殷何等聪明,他明白了徐辉祖为什么说美名青史或者结局不可知,还有那篇贞观政要肯定宰相制度的文章。
可是朱元璋曾明令禁止任何人讨论设立宰相,违者天下共诛之。
说来好笑,中国自秦朝时就设宰相,春秋战国时列国也有“相国”,但从洪武十三年后,宰相就在中国历史上绝迹了。
起因就是胡惟庸谋反案。胡案绵延十几年,包括很多开国功臣和高官在内的三万余人被诛杀,其中就包括梅思祖的儿子、梅殷的堂哥梅义。
朱元璋为防止大臣擅权,下诏从此废除宰相制度,如后世有人提议复相者,一律处死。
“梅殷,我想建立一个内阁,太祖时就有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我想以内阁之名行宰相之实。”徐辉祖等于承认了自己要恢复宰相制度。
“辉祖,你是为私还是为公,你想做‘宰相’吗?”梅殷想搞清楚徐辉祖这么做的原因。
“我不想做宰相,建文朝的第一任‘宰相’我想请你来做。”梅殷用手指了指梅殷。
“我做了‘宰相’,那你做什么?”梅殷微笑问道。
“我还要恢复洪武初期的大都督府,统一管理天下兵马,不过大都督府只限于建文一朝,太子即位后,就会撤销,以免后世奸臣谋逆。”徐辉祖准备自己当这个大都督。
“辉祖,你这个铜亭下面有炭火,我俩在这里很暖和,如依你所言,岂不是我们俩要被天下人的‘炭火’烤焦?”
“梅殷,恕我直言,太祖皇帝雄伟过于汉高,而豁达不及,英武过于光武,而仁厚不及。废除宰相,只会导致宦官和女祸叠生,是因噎废食之举,君上独揽大权,大肆诛戮群臣的事情不能再发生!。”徐辉祖说到这里有点激动了。
梅殷沉默,他想起了堂哥梅义一家被诛的惨状,如果堂叔梅思祖活得长的话,恐怕也是难逃一死。
“还有,此次朱棣之乱,要不是朝廷武将被诛杀尽的话,怎么会一败涂地呢?”徐辉祖的脸色有点青。
梅殷站起来,走到窗前,打开了窗户,外面等候已久的寒风一下子全涌进来了,温暖如春的铜亭现在恐怕是徐府中最冷的地方了。
“辉祖,这里太热,我们吹吹寒风,冷静想一想吧?”梅殷边吹冷风边说。
“梅殷,这件事我已经想了几十年了,不满你说,家父也曾经和我说过,太祖心胸不广,不能包容万象,后世人君如果学样,不信任文武大臣的话,大明的天下从此将不‘明’,而是一片灰暗了。”
“辉祖,我不能不说你说的不无道理,我相信你这么做,是为了大明,是为了天下苍生,你和皇上提过吗?”
“皇上英明,他已经同意我的主张了。”徐辉祖只好这么说。
“既然你们俩都同意了,你今天就是来请我组建内阁的吧。”梅殷问道。
“不错,正是如此。”徐辉祖很爽快承认了。
“辉祖,我最后问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