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意为“冰冻的陆地”,而实际上这个游离于北欧大陆之外的岛国,却是个绿草茵茵、地热丰富、渔业发达的富饶国家。在那里,空气与水源的清新纯净堪称世界第一。人的平均寿命达到女子82.2岁,男子78.1岁。该国的全民文化程度较高,早在100多年前冰岛就消灭了文盲。
冰岛经济主要依靠海洋渔业。渔业提供冰岛60%的出口收入,雇用了8%的劳工人口。单一的经济发展使冰岛的对外依赖性很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旅游业近年来发展很快。有权威杂志曾评论说冰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冰岛是高福利、高待遇、高税收的国家。这里的高福利制度保证了小孩可以免费读完大学,国民的医疗费用政府几乎全包,失业后也能领到不低的福利金。贫富差异不大,犯罪率几乎为零。它的优良制造标准(GMP)排在全世界第4位,远在美国和英国之前。
谁也没有想到,当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渐渐登上欧洲大陆后,这个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国家一夜之间却沦为了国际“乞丐”,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业的“冰岛”。2008年10月6日,冰岛金融系统的恶化几近失控:冰岛克朗对欧元的汇率大幅下滑了25%以上;雷克雅未克(冰岛首都)股市上的所有冰岛银行股票被全部停止交易;国际信贷评级机构把冰岛的信贷级别从A-降为了BBB……冰岛总理盖尔·希尔马·哈尔德通过电视讲话,对全体国民发出警报,称冰岛面临全国性破产风险。
10月7日,冰岛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面临危机被政府接管,旗下在英国经营的络银行Icesave当天暂停了所有存取款业务。10月8日,为了缩小急速下坠的银行业规模,第三大银行Glitnir银行也被冰岛政府接管进行重组。同时,这些银行在欧盟一些成员国开设的支行冻结了储户存款。这个后果在欧盟成员国,特别是在冰岛银行储户较多的英国和荷兰引起极大反响。英国政府还根据其反恐法冻结了冰岛银行在英国的所有资产,以保护英国储户的利益。另外,由于市场缺乏足够支撑,冰岛央行还在当天决定放弃前一天制定的131∶1的克朗兑欧元的固定汇率,任冰岛克朗自由浮动,随后克朗即巨幅贬值。10月9日,冰岛政府宣布接管该国最大的商业银行Kaupthing,至此,冰岛三大银行全部被政府接管。
事态恶化后,总理哈尔德呼吁储户保持冷静,不要急于从银行取走存款,他还承诺冰岛所有的居民储蓄将得到政府担保。冰岛由此成为欧洲继爱尔兰、德国、奥地利、希腊和丹麦后,又一个为储蓄存款作保的国家。在冰岛的零售店里,居民们纷纷抢购日用品。由于整个银行体系崩溃,外汇市场停业,进口物品无法及时到货,大量日用品面临断供的危险。此外,冰岛克朗的一路贬值也使当地的物价变得比以前更为便宜。这期间,冰岛克朗与人民币的汇率接近15∶1,比两年前贬值将近1倍。冰岛经济正在经历巨大考验,总理哈尔德甚至建议国民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开支。经过权威机构计算,冰岛国内生产总值2007年仅为193.7亿美元,但是外债却超过了1383亿美元,以冰岛大约32万人口计算,相当于每个冰岛公民身负37万美元债务。
2.韩国遭遇“美元枯竭”
美国金融风暴爆发后,韩国成为了亚洲遭灾重地,甚至曾一度被认为有成为亚洲“冰岛”的危险。
2008年,韩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至第三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仅出现小幅增长。11月,企业景气指数预测仅为65,为最近10年来的最低点。10月,韩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比2007年同期上涨4.8%,这是自2008年6月以来该指数同比涨幅首次低于5%。对外贸易方面,受原油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出口下滑等因素影响,韩国6~9月连续出现贸易逆差,出口增速从9月的28.2%大幅滑落至10%。此外,2008年以来,韩国股市市值已经累计“缩水”300万亿韩元,约合2290亿美元。与此同时,韩元不断贬值的趋势也没有停止的迹象。由于无法忍受股价暴跌和汇率动荡带来的痛苦,不少韩国人举行抗议示威活动。随着韩元持续疲软,那些身背美元或日元贷款的中小企业度日维艰,只能看着所需偿还的本金和利息越滚越多。而韩国银行为了保证外汇储备,禁止了部分到期外币贷款的延期,不少企业面临破产的命运。
更为严重的是,韩国各大银行和企业一度出现“美元枯竭”的现象。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外国投资者在韩国股市抛售了147亿美元的股票,他们利用这笔资金购买美元并转至海外。另外,受原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炼油公司等进口企业的美元需求比2007年大幅增加。相反,出口企业却把赚取的美元囤积起来,不投放到市场。由于美元不足,急需美元的银行实际上已中断外汇贷款,购买出口外汇票据等贸易金融业务也不断减少。因此,中小出口企业即使接到出口订单,也因为无法买到购买原材料所需的美元而频频亮起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