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是一件笼罩神圣光环的外衣,“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色彩的叙事,很有渲染力。////百度桑*舞*小*说*//一些完全没有道理的叙事,只是因为听起来非常悲天悯人,竟也能够赢得满堂喝彩,有时甚至很有市场。这样的例子,真是俯拾皆是。
2006年新春期间,在一个著名的《大视野》电视谈话节目中,几位文化研究者和民俗研究者侃起了刚刚过去的春节。中国文化研究院的一位学者,发出了“我们这里却是限制人家回家过春节”的感叹。听到这种感叹,我感觉似曾相识,使劲在记忆中搜索一番以后,才想起是在前年议论春运期间,有人在报纸上撰文责备火车票价格太高,“剥夺了民工春节返乡团聚的权利”,说这是“诚心不让人回家过春节”。原来,“不让”人家回家过春节的责备也好,“限制”人家回家过春节的责备也好,都从“火车票价格太高”的认定演绎过来。
这位研究院的文化学者谈话中有一段的大意是,要坐火车回家的人很多。很多人都要消费的东西,应该便宜才是,可是我们这里那么多人要坐火车,火车票反而很贵,存心限制人家回家过春节。
我们当然知道,很多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都有规律可循。可是这位学者在议论中作为“规律”提出的“很多人都要消费的东西,应该便宜才是”,不仅似是而非,而且错得离谱。一位受过高等教育、拥有高级学位和高级职称的学者,面对广大电视观众,竟然可以这样信口开河,这既说明我们的经济学常识普及的工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也反映当今学界的一种不良风气,那就是一些学者在本专业有了一点成绩,就敢于在公众面前随便跨专业发表议论。
这种十分离谱的学者谈话,完全经不起推敲。现在,世界上使用石油制品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价格却在毫不含糊地上涨,就是一个民众都切实感受的反例。所以,我们经济学者应该出来讲话。经济学的规律是:供不应求的东西,价格就要上升,并且即使一种商品的供给也在上升,但是只要供给的上升赶不上需求的上升,这种商品的价格就要上涨。世界石油供给赶不上世界石油需求,所以石油价格上升;同样,春节前后铁路运力的供给赶不上对铁路运力的需求,火车票价格就要上升,或者从淡季的折扣价格回复到公布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文学者的语句,并没有牵涉是谁限制人家回家过春节,没有牵涉是谁剥夺了民工春节返乡团聚的权利。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想象的责备对象,或者是铁路部门,或者是政府主管,甚至可能是赞成提高火车票公布价格的学者。
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在春节期间对铁路运力的需求很大的情况下,要使春节期间火车票价格便宜下来,就要扩大铁路运力的供给。能够做得到吗?这就要看你的想象力了。如果我们能够在数以十年计以前就拿出上万亿元的资金,建设数以十万公里计的新铁路,装备数以万对计的新车次,那么现在的情况一定好得多。可惜,这只是纯理论的想象。慢说没有人拿得出上万亿元的资金,就是拿得出来,也没有时间可以解决现在的问题。再退一步,即使政府或者财力比政府还牛的慈善家花费万亿资金和许多年时间把这样的铁路建立起来了,那么春节过后,这些基本设施的主要功能,恐怕主要就是加强保养等待下一个春节了。世界上怎么会有人做这种初始投资极其巨大并且往后日常保养消耗仍然巨大的工程?
既然铁路运力无法迅速扩大,在对铁路运力的需求很大的情况下要想春节期间火车票价格便宜,就剩下一个计划经济的办法了:政府部门命令一个低价格或者让公众投票决定一个低价格,强制执行。这样的话,因为低价格激励起更高的需求,必将导致粥少僧多的局面更加严重。于是政府制定实施细则,或者召开听证会通过实施细则,把价廉物美的客运服务,配给供应给“最需要”的乘客。可是即使做到这一步了,还有一个谁最需要的问题难以解决。结果必然是:说你最需要你就最需要,不最需要也变成最需要;说你不最需要你就不最需要,最需要也变成不最需要。为了在粥少僧多的情况下取得“最需要乘客”的资格,人们会使出浑身解数。不需要多少想象力,我们都可以预见这种腐败的前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让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基础的作用。离开这个基础,就既没有效率,也没有公平。
这位文化学者在谈话还表达了一个意思,春节理应是团聚的日子,可是对于出门在外的人来说,因为车票紧张,票价昂贵,春节恰恰是出门难、回家难的日子;好不容易上了路,也是辛苦得很,完全没有春节应有的温馨。回家过春节那么难,和建设和谐社会背道而驰。时下,以“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叙事,十分时髦,这种关怀的原意,自然非常崇高。可是也有一些笼罩“人文关怀”迷雾的言说,经不起推敲。
春节期间长途旅行困难是一个事实,乘坐火车长途旅行尤其困难。但是面对这个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的事实,不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