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钱、提前消费、信贷消费的经济模式,是以不劳而获为诱饵,使广大民众放弃储蓄,去追求所谓的高额利润--他们不惜大幅举债投入房市和股市,最终掉进陷阱不能自拔,成为受制于金融霸权的房奴、车奴和卡奴,甚至倾家荡产,流落街头。这也解开了一个长期以来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华尔街何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能够掠夺中国及世界其他各国的财富?这是因为人性中固有的贪婪和盲从,是培植这一现象,使它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的土壤!只有看清这一点,人们才能摆脱被奴役的命运。
房奴是怎样炼成的?
实现了“美国梦”的人曾经是全世界的楷模。所谓的美国梦,可以说是指家家有房住,人人有车开。电视广告中表现的美国家庭无一例外,都是前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后院配有游泳池、遮阳伞、大躺椅,宠物追着孩子嘻嘻哈哈地满院子跑。多么诱人的一幅画面!华尔街从不吝惜利用媒体向人们描绘美国梦的场景,御用文人所著的《为何房地产繁荣将永不崩溃》(Why the Real Estate Boom Will Not Bust)蛊惑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使得他们举债去追逐电视画面上所展现的美国梦。
华尔街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对重视赢在开战前的《孙子兵法》,华尔街金融大鳄个个学到了其精髓。他们敢于玩高风险的游戏,事前必定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华尔街鼓动人们进行提前消费、信贷消费,那么最有利可图、规模最大的商品是什么?那就是房子。
尽管美国金融体系极其复杂,但它的基本功能却很简单:储户的存款被借给其他人,银行从借款人那里收取贷款利息,除了支付给储户相应的利息之外,银行还留下部分作为为提供服务获得的手续费。因此,银行发放贷款,直到借款人按时归还为止,除非发生令人不愉快的状况,譬如借款人违约,无法归还欠款,这时银行就有损失了。另外,因为美国政府为银行存款提供了担保,所以监管机构便要求银行留下一定比例的现金--贷款损失准备金,以防借款人违约。而监管机构还会监控银行,以确保其谨慎贷款,一旦银行因坏账太多而倒闭,政府就倒霉了,因为它必须代替银行还钱给储户。
虽然媒体和舆论的宣传煽起了人们购房的欲望,但他们很多人却缺乏购房的条件。而既然瞄准了高利润的房市,金融体系就必须具备另外三点,即低利率、宽松的信贷政策和良好的就业前景,只有这样,房地产市场泡沫才可能被吹大。这三点缺一不可,不然,泡沫会立刻被刺破,金融权贵掠夺财富也就无从谈起了。
背景链接
事实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从1995年7月2日这一天开始酝酿的。这一天,全美房地产市场30年期抵押贷款的固定利率下调至8%以下,浮动利率在6%以下。在这一年,假设按美国房价的中位数首付20%,按固定??率支付房贷,那么购房者每个月只需偿还675美元。
而此时,美国的就业市场前景则是一片光明,比美国历史上任何时候的情况都要好。美国家庭平均年收入加倍增长,失业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7.5%下降到1995年的5.5%;到了90年代末,失业率更是降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低于4%。
此时适逢克林顿政府上台执政。或许是因为克林顿本身出身于平民阶层,特别体谅底层百姓,又或许是因为民主党的纲领就是顾及弱势群体,而这样做是出于选票方面的考量,总之,克林顿政府积极推动监管机构行动起来,促使贷款机构把过去不够资格申请房贷的低收入族裔,如非洲裔和西班牙裔,优先列入贷款对象的范围。
在那个时期,全球的目光被美国的经济和就业机会所吸引,来自南亚、拉丁美洲和东欧等地的新移民,包括合法、非法的移民,以每年50万的人数涌向美国这个大熔炉。新来的家庭需要房子安家,因此,美国每4栋新屋就有一栋是为新移民建造的。面对如此强劲的需求,新屋的开工量大幅增加。
华尔街意识到房地产市场热起来了。
2003年7月4日这一天是美国的国庆节。当时房贷固定利率接近5%,浮动利率下降到4%,就业市场经过“9·11”恐怖袭击之后又重新恢复,而此时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似乎胜券在握。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调到1%,这是由美联储直接控制的利率,但这么低的利率是自二战结束以来从未有过的。不久后,其他各国央行全都紧随其后,开始降息。
面对这样好的市场前景,即便是房屋价格连续8年上涨,也丝毫没有影响放贷的银行和房贷机构看好房市的信心,而美国民众的购房能力依然非常强劲。所有人都保持着这样一种假设,既然房价在过去几年一直上涨,那么它将来也依旧会上涨,他们坚信:房地产价格永远不会下跌。事实上,世人都有这种心态。
但众所周知,股票的基本价值是从企业未来的盈利中获得的,住房的基本价值是源于未来出售或出租住房产生的收入。当一种资产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