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金融让谁富有> 第2章 引言:金融的侵略(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引言:金融的侵略(2)(1 / 3)

从根本上说,美国政府确实发行了过量的货币,但这不是美国政府的初衷,为了减少美元发行量,美国政府一直??推动全球贸易谈判,特别是针对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中国的谈判。近10年来,中国的剩余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目标就是赚取美元,而人民币汇率极大地限制了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和美元在中国流通。由于美元不能在中国自由流通,中国政府只能大量发行人民币。这就造成一个扭曲的现象:人民币在中国国内贬值,在国外升值。同时,由于中国的货币流通体系使其赚取的大量美元无法被带回中国,这部分美元就只能留在美国被存储起来。再加之中国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和投资经理,无法用这数万亿美元进行长期投资,也无能力进行海外投资,因此其唯一的选择,就是将这些庞大的外汇储备投放在华尔街金融机构中,用来进行短期投资交易,以便随时兑现。中国向美国输出世界上质量最好、成本最低的产品,但同时又使大量的资金重返华尔街金融市场,以美元储备资金的形式流入美国,这势必导致美国境内投资品种的扩张与发展,最终引发金融危机,然后触发实体经济的危机……

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本书将揭示华尔街如何长年累月地处心积虑,通过其“御用”经济学家极力鼓吹信贷消费、自由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经济模式,利用各类衍生工具和对冲基金,打造了一个极其脆弱的金融体系,不仅用庞氏骗局拖垮了美国经济,更是绑架了全世界的经济。

事实上,在美元被当做国际货币的经济格局之下,中国将大量的商品和廉价劳务出售给美国并得到美国印制的美元,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无论按照什么样的理论和原则,得到美元的中国可以,也应当在美国购买美国商品和劳务,以完成真正的交易,得到国际贸易带来的益处,构造实实在在的自由往来的国际贸易。

但是,号称以自由市场经济为支柱的美国,就是以种种理由不准中国购买自己想买的商品。美国对待中国买家的态度是:自然资源不卖、高科技不卖、工商企业不卖,很小比例的银行股份也不卖。在美国以越来越大的规模享有中国商品和廉价劳务的同时,中国的美元储备正大量增加。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元储备的快速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不是中国政府的初衷--这并不是其主动出击取得的结果,而是其“被迫”面对的。

为了减少中国大量增加的美元储备对未来美国商品和劳务市场的巨大冲击,美国一方面加大美国国债在市场上的流通量,使中国的大量美元储备不得不转变为“美国国债资产”,并使中国政府从心理上认为“美国国债是安全的”,在保持美元储备稳定性的同时,与美国政府一起,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美国经济的风险。

另一方面,华尔街缔造的经济模式--只靠呼吸便可“创造社会财富”的、外表华丽而脆弱的金融体系,实际上是一个金融毒瘤,毒素已开始侵蚀个人、社会和整个人类。因为华尔街的本质就是利用复杂的交易使财富的蛋糕不断增大(不管财富是否掺水),然后采用不道德的手法剥夺社会财富。究其缘由,无非是华尔街霸权资本操控着商品市场的定价权,能够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最大限度地扩大个人的金融收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加以攫取。

华尔街通过“金融创新”创造出大量的“衍生产品”,吸收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部分美元储备,将美国在美元上面临的金融风险轻而易举地转移到中国和其他美元储备国的身上,而这些美元资产的价值,随时都可能在空气中蒸发,进而使得美国得以永久掠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财富。因为就算是华尔街“金融化”的程度再深些,它也无法创造出衣服、粮食、房子和汽车。金融化的无限扩张,必然会带来资产泡沫,导致社会冲突,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从以往南美、日本、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到这次远未平息的金融海啸,以及冰岛、迪拜和希腊的债务危机,连带欧元面临崩溃,无不清楚地向世人证明,社会财富是靠实体经济创造的,“金融化”充其量只能保障社会财富的创造顺利进行,这种活动本身并不生产或创造社会财富。而过度“金融化”带来的后果,就是发生一次次金融危机,使他国财富被顺利地转移到华尔街。

霸权资本的金融攻击

《21世纪经济报道》曾指出,截至2009年6月,中国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在华尔街投资银行设下的圈套里损失惨重,特别是在金融衍生产品上的亏损高达1000多亿元。而且衍生产品的巨亏合约还在履行,亏损犹如无底洞,深不可测。其实对这种形式的掠夺,我们并不陌生。

追溯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伟大的”探险家受统治者的委托和资助,通过航海进行考察,并掠夺别国的财富。最著名的欧洲探险家哥伦布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哥伦布在大西洋上向西航行、探寻亚洲财富的过程中,落脚在伊斯帕尼奥拉岛(Hispaniola),也就是现在的海地岛。结果,这个加勒比海第二大岛在1492年被哥伦布宣称归西班牙所有。

而西班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