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兼并美国> 第1章 自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自序(1 / 2)

你想成为收购者吗?

市场上只有两类公司:收购者和被收购者。一个公司的成长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身的内部增长,一种是通过收购来快速增长。在我们这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速度决定了一切。要想成为市场佼佼者,就要像刘翔跨栏一样,公司也要快速超过层层障碍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收购者将主宰市场

2004年底,联想公司【以下简称“联想”】作为收购者宣布收购跨国巨头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这个事件对于本书的写作是一个巨大的推动。这个消息使我意识到中国的第一次国际并购潮已近在咫尺。全面详尽地了解相关历史和法律及惯例对于那些希望理性地对待这一事件的企业经营者来说成为一种必需。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是福是祸,在此无需妄作评论,但作为中国本土的领头羊企业,联想的勇气是可嘉的。正如美国人代表人类踏上了月球的第一步,联想公司也代表中国企业迈出了与国际大企业并购的第一步。联想实施并购的目的显而易见:进入国际市场,树立国际性的知名品牌,扩大原有的市场份额,保持自身的不断增长。

中国企业有能力成为收购者

事实已经证明了中国的企业和市场接受外来新事物的速度和能力。这个国家的工业革命比起西方国家迟到了近一个世纪,一旦来临便如疾风骤雨: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竟然一跃成为“世界工厂”;到络革命来临的时候,借助络传播快捷的特质,中国几乎--与世界同步--加入了这场浪潮;一直到“毒丸”这个较为艰深的术语--在我当时刚刚结束的一门课上还需要费尽力气解释--因为盛大新浪的并购风波,居然在一夜之间几近家喻户晓!这个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的接受和学习能力一再地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我们这个世纪的奇迹仍然是中国。中国在经历了20世纪最深重的苦难,但它注定将成为21世纪的世界领导力量之一。160年前,拿破仑曾这样评论中国:“那里躺着一个沉睡的巨人。让他睡吧!因为当他醒来时将震撼世界。”现在,这个巨人醒来了,他的时代已经到来,他在准备着震撼世界。

市场经济的觉醒、各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国际化的日益渗透以及中国企业经过20多年的积累渐渐迫在眉睫的扩张渴望--中国就是处在这样一个临界点上--市场化运作的并购浪潮一触即发。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7%;2005年为69.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8%;2006年增加到了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正在以一种积极的态势挺进国际资本市场,也显示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巨大潜力。人们没有理由怀疑这一点,正如没有理由怀疑联想与IBM的并购事件带给中国企业的启发。

与前面提到的工业革命和络革命相同的是,并购将同样极大地影响经济格局和商业运作规则。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别更为明显。如果说前两者的根本促成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那么并购则是在繁复的市场和法律体系下对规则和操作的创新。如果说在前两次革命到达中国时,这里的企业需要学习的大多是先进的技术,即硬件,那么面对国际并购,需要学习的则是一整套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全新的游戏规则,即软件。

跨国并购的游戏规则

也许有人会说,在此之前,中国也是存在并购行为的。那么有国内收购经验是否能够成功收购海外公司呢?只要愿意学习新的游戏规则,跨国并购也不难。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以往发生的并购和本书所讨论的国际并购的区别。首先,众所周知,如果我们的国有企业发生诸如合并、买卖或其他形式的资产转移,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政府主导,而事实也多半如此。显然,政府主导的游戏与市场主导的游戏是截然不同的。第二,民营企业之间虽然也会发生类似的商业行为,但这种并购与国际并购最大的、也许是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们在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下进行。在本书中回顾美国发生的几次并购浪潮时,就可以发现,并购这种商业游戏自19世纪末期出现以来,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它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熟和完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其中牵涉的法律条款:并购中每出现一种新的规则,包括并购本身出现的时候,就会产生相应的法律来对其进行规范,必要时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而许多规则和法律条款本身以及法院的判决直到今天还有多方的争议。本书中有专门的章节来详细介绍和讨论。

中国企业想要加入国际并购的顶级游戏,面对的第一个难关,恐怕就是那些错综复杂的规则。这些规则常常令人转向。以此次联想对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为例,IBM是一个典型的按照国际惯例或者说美国惯例运行的大型跨国企业,并且是美国公司,在这样一个公司背后,是美国完善的法律体系以及典型的西方商业文化;要与其进行合并,联想实际上就是加入了一场真正的典型的国际并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