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升值的浪潮并没有就此结束,美国人还没有就此满足。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当时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在美国政府的目标诱导下,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此后,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剧上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日元升值给日本带来了严重后果。日本人买下的洛克菲勒中心重新又回到了美国人手中,美国通用汽车在这个中心的一卖一买中净赚4亿美元!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随着美元的大幅贬值和日元的急剧升值,日本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出现大幅贬值。日资在大规模亏本之后艰难度日,直至退出美国。从1995年开始,日本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逐渐拉开了距离,而且差距越拉越大!这场由日元升值引发的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让日本失去了20年的发展机遇。直到今天,日本仍未从那次打击中完全恢复过来。
从此,日本再没有资格和实力与美国叫板。虽然日本的跌倒不单纯是日元升值造成的,但美国对日本使出的汇率武器,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诱因。
有了这些成功制服暴发户的经验,欧美贵族们肯定不会任由“金砖四国”这些新的暴发户们在自己眼前耀武扬威,他们必然会择机出手。
这一次,低碳经济就是他们的机会和武器!在欧洲的领导下,全世界从科学理论、法律框架、社会道义、普世价值观方面,都为低碳经济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挑战,从道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全力以赴,但现实情况是各国都更在乎自身的国家利益。欧洲之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甘愿充当应对气候变化的旗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奥巴马上台以后,在对待气候变化的态度转变中,也蕴涵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目标。低碳经济会带给他们巨大的经济利益。
而每一次危机的背后,都孕育着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的机会。美国比其他国家领悟得更加深刻,因为美国总是在技术变革的潮流中时来运转,脱颖而出,受益良多。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后来居上。美国以此为契机广泛使用新技术、新设备,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美国作为世界高科技的发源地,众多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引导着美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并保持了世界老大的地位。此外,1974年的石油危机,美国依靠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再次保住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在2008年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世界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前,需要重新选择一种技术革命,来推动世界经济继续出发。这种技术的选择,一方面要能给欧美带来发展的新动力,解决国内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要能发挥欧美的优势,拉开欧美与这些暴发户们之间的差距。
于是,低碳技术就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一方面,由于欧洲人的努力,发展低碳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并走向成熟,尤其在道义上,已经建立起了一种影响全世界的价值观。
欧美国家在经历金融危机以后,目前国内最大的问题,是高企的失业率。失业率高涨直接影响执政者的选票。尽管欧美现在已经在慢慢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但是它们的失业率还在恐怖的10%以上,这是多年没有出现的问题。
要解决高失业率的问题,就必须解决欧美各国目前严重的“产业空心化”的问题。2009年12月30日,美国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再次接受美国财政部38亿美元的救助款,成为最新一个接受纳税人救助的大型金融机构。美国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本是从汽车制造业衍生出来、为消费者购车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的企业,到后来却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业,最终把美国通用汽车的主业--制造业拖入了“毒资产”泥潭。这是“产业空心化”过程的一个典型。从一个侧面可以说,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度”发生金融危机正是栽倒在“产业空心化”和房地产投机的问题上。
所谓“产业空心化”是指制造业资本大量、迅速地向利润更高的行业转移,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急剧下降,造成产业比例失衡。在一定程度上,近年来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制造业转移和外包的历史。留在美国的是更赚钱的包括金融在内的服务业。危机发生前,美国服务业已占国民经济比重约80%。然而,美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最终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导致泡沫膨胀、破裂。
奥巴马执政后,美国政府正在吸取金融危机的种种教训,并竭力推动美国经济向实体产业回归,即强调“实业是立国之本,创新乃强国之路”。美国总统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提出美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