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海迪·罗伊森就接到来自史蒂夫的无数电话,她的办公室电话、家庭座机、手机、传呼机都被史蒂夫骚扰个遍。他打电话过来不是对她一番询问就是反复指责,海迪不堪其扰,觉得让自己不至于精神崩溃的唯一办法就是忽略他的来电。她尝试只用电子邮件和他联系,因为没有他气势凌人的实况“演出”,海迪就能心平气和地考虑问题,不必受到影响。
海迪与比尔·坎贝尔(Bill Campbell)聊天,发现他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比尔刚被史蒂夫提拔进董事会,他曾是校足球队教练,是一名真正的硬汉,可是尽管如此,他也承认史蒂夫没完没了的电话骚扰已经让他身心俱疲。
“那你就学我,”海迪给他建议,“不接他电话。”
“我妻子也这样告诉我,我也试过。可是如果这样,史蒂夫会直接来敲我家的门,他家和我家只隔三个街区。”
“那你就不要开门。”
“我也试过,可是我家的狗一见他就发疯般地叫,不开门都不行。”
史蒂夫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的第一个月,有人看见他总是随身带着一块流线型设计的白色泡沫板出入办公室大楼。这块泡沫板其实就是与他们新电脑一样的同比模型。这款电脑就是后来的iMac,互联麦金塔电脑的意思。这是乔纳森·艾夫(Jonathan Ive)的设计。乔纳森30岁,平时打扮得邋里邋遢,看上去像是送快递的或者玩滑板的,总之别人绝对猜不出他会是一个大公司的首席设计师,而且设计的产品会走进千家万户。
尽管在史蒂夫上任之前,iMac的外观设计基本就已经成型了,但其他所有东西都还没有确定下来。在史蒂夫寻找这款计算机的定位过程中,拉里·埃利森对他的影响颇深。拉里是史蒂夫的好朋友,同时两人也在暗自较劲。拉里一直认为计算机硬件简单、便捷才是大势所趋,一种络电脑会成为未来计算机世界的主角,它可以直接连接互联,价格也只是个人计算机的一半。埃利森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络计算机公司,试图实现自己的设想。
史蒂夫最终决定把iMac打造成络计算机,售价仅为799美元。“我们要在埃利森开创的领域里击败他。”史蒂夫这样向苹果的员工们宣布。下面的人听到这话都有些吃惊,没想到史蒂夫竟然非常愿意与他的好朋友一决高下。
9月,史蒂夫开始大规模展开行动。在他之前,吉尔已经把苹果公司的研发项目从350个砍到了50个,史蒂夫上任后只剩下了10个。史蒂夫不再寄希望于巨大的技术突破来拯救苹果公司,他决定通过广告来重振公司不拘一格、时尚前卫的形象。因此他邀请了三家广告公司为苹果公司的新广告出谋划策,这其中就有奇特\/戴公司(Chiat\/Day),就是这家公司在史蒂夫第一次执掌苹果公司时拍出了著名的“1984”电视广告。
这时,奇特\/戴公司的创意总监仍是李·克洛(Lee Clow)。当年就是他想出了“1984”的点子,现在他带着新的标语来到了库比提诺:非同凡想。
这是一个病句,在史蒂夫旁边做记录的吉姆·奥利弗听到这句广告词时这样想。然而这个屋子里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出这个疑虑。
李·克洛认为苹果公司应该效仿哈雷·戴维森摩托车东山再起时采取的策略。哈雷摩托车的广告向人们展示,就算他们是投资银行家,就算他们和“地狱天使”那帮摩托车党没有一点关系,只要骑上哈雷摩托车就能感受到那股狂野叛逆的精神。这则广告成功地为长大成人的婴儿潮一代还原了一个反文化标志,因此大获成功。
苹果公司也同样需要这么做。
苹果公司的广告大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史蒂夫一直很喜欢文化偶像们的图片。他的第一所房子位于洛斯加托斯,离他那幢豪宅不远。那里就悬挂着爱因斯坦和另一位神秘的东方大师的画像。史蒂夫喜欢黑白相片,他在帕洛阿尔托的家中就挂着安塞尔·亚当斯的作品。这就是他中意的三个元素:醒目的标语、时尚标签、单一的图片。
第一个欣赏这则广告的外人是《新闻周刊》的凯蒂·哈夫纳。她在一个周五早上10点到达苹果公司总部,准备采访史蒂夫。她等了好长时间,史蒂夫才出现。史蒂夫看上去有些憔悴,下巴上也长出了新的胡楂。为了“非同凡想”的电视广告,他已经几个晚上没睡,忙着审查片子的剪辑。奇特\/戴的创意总监通过卫星传输把剪辑好的片子发给史蒂夫,这样史蒂夫能够随时作出决定。就这样,这部片子终于完成了。
史蒂夫邀请凯蒂一起欣赏这部广告。
看着看着,史蒂夫竟然哭了。
“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凯蒂回忆道,“他绝对不是在演戏,史蒂夫真的被那个愚蠢的广告打动了。”
1997年9月30日,史蒂夫召集苹果公司的员工参加一次户外派对,庆祝他们的新企划。这场派对有着明显的史蒂夫风格——只供应啤酒和素食。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