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实验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利用事物、现象间客观存在的相关关系,通过调节某个变量,测定另一些变量的增减。实验法也可以在经历和未经历公共关系活动的两组公众之间展开。实验法的关键在于,在确保实验对象的代表性的同时,尽可能缩小实验范围。
(5)活动记录和记录分析。在组织实施公共关系活动前后,坚持在日常活动中,记录有关标志和指标的变化。全面、准确的活动记录是重要的效果评估资料。
(6)收视、收听率的统计和效果分析。现代公共关系越来越频繁地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开展工作。于是,便产生了“收视、收听研究”的问题。收视、收听率的统计主要反映传播效果的数量方面;收视、收听的效果分析,则注意公众的反映程度,主要反映传播效果的质量方面。这方面研究一般要借助现代化的监测系统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
2资料分析方法
效果资料的取得,并非评估工作的结束,还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做更进一步的综合评判。
(1)中位数法。假定在实施专家意见时,有12位专家参与“公众舆论变动状况”的评价,其中3人认为“好转”,6人认为“略好转”,认为“呈原状”、“略恶化”和“恶化”的各1人。分别用5、4、3、2、1代表从“好转”到“恶化”的五个标度。
一般,离散度越小,说明专家意见越集中。而离散度的大或小多凭经验判断。
(2)语义级差表法。是一种利用专家、公众评价某一问题、事物时的不同语义,进而用图表形式直观表示公众态度的方法。做法是首先根据调查项目,在每一项目中根据需要给出三、五或七个评价标准;然后,将在“专家意见法”或“民意测验”中取得的效果评估资料汇总,取其平均值,标于语义级差表上。
仍用“中位值法”中的例子。12位专家对公众舆论变动状况的评价的平均值为:
(3×5+6×4+1×3+1×2+1×1)÷12=375表示公众舆论趋近于“略好转”。假定:公众行为改变状况的平均值为35,公众倾向变动状况为415,则语义级差表如表10-2所示。
级差表表明了,公共关系的目前状态及进一步开展工作的余地。
(3)形象评估工具图。从循环的角度分析,这次活动的“环境”是上一次活动的“效果”,这次活动的“效果”又将是下一次活动的“环境”。
根据图中四象限的含义,该饭店正处在形象的最佳区域中;将之与公共关系活动前的评估工具图比较,效果也就一目了然了。
(4)图表监测法。是一种将可以量化的公共关系目标和实际进度绘在同一图表上,以直观形象评价公共关系效果的方法。
例如,某企业公共关系部计划在一年内将本企业的美誉度由原来的23%提高到45%,每个目标的计划进度如图10-2中的实线所示,而实际进度则如图中的虚线所示。从图上可见,一季度的实际进度远超过计划,二季度上升势头疲软,三季度下跌,四季度按计划幅度上升,但终究因前一季度下跌过猛,而未实现预期目标。
借助于数字、数学模型和图表描述公共关系活动成果的评估方法,其结果显得具体、精确。但在运用的过程中,由于这类方法缺乏弹性,使用时要符合严格的限定条件,便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评估对象完全合乎方法的要求;评估对象部分合乎方法的要求,使用方法前,必须对评估对象做某些技术性的、甚至是牵强的处理;评估对象根本不合乎方法的要求,使方法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因此,公共关系效果不应该也不能够完全依赖量化评估方法。
以智能、经验、物理模型为主要工作手段的软评估方法具有弹性,适用于那些难以量化和不易用数学模型表现的评估对象。
软性评估方法一般是对公共关系的起始状态同活动后的状态相比较。在此,介绍软性评估方法的几个标准。
(1)持久性标准。比较起始状态和实际状态,看哪一种对目标实现所具有的影响是长远的、持续的,而不是短暂的。在正常情况下,经济刺激的时效性远小于感情投资的时效性。后者作为一种精神激励,属激励因素。感情投资一旦获得“投资报酬”的影响便十分深远。日本众多企业中的“家族式”关系正证明了这一点。经济刺激是一种物质投入,作用的局限性是显然的。
(2)强度标准。比较起始状态和实际状态,看哪一种更能满足公共关系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比如,一家企业以唤起员工更高的积极性、责任感为目标,强化企业领导人对员工的感情投资,而在此以前,企业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追求同一目标。整体的调查结果表明,感情投资更有利于逼近上述目标。所以,认为这样的公共关系活动是有效果的、合算的。
(3)确定性标准。比较起始状态和实际状态,看哪一种实现既定目标的可靠性系数更大。仍以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