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战略上我行我素,在人事管理上,周鸿祎也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周鸿祎对于不支持自己的雅虎中国财务、人事、法律的高层主管十分不满,直接要求雅虎总部撤换,杨致远同意了。他还实施了“奋进、向前奔跑、快速行动”的创业文化来清洗雅虎中国固有的跨国公司式官僚气息。“不认同理念不如趁早离开!”更适合这种企业文化的显然是3721的员工。因此有人说不是雅虎中国收购了3721,而是近200人的3721接收了50人左右的雅虎中国。
2004年,在周鸿祎的带领下,雅虎中国扭亏为盈,营业收入为4000万美元,利润达到了1000万美元,圆满完成了第一年的赢利任务。周鸿祎的努力令行业人士重新审视雅虎这个络巨头在中国的影响,用周的话说就是“别把村长不当干部”!由于雅虎中国在2004年的业绩达到了要求,周鸿祎的“野蛮做法”得到了雅虎总部的支持。
2005年,周鸿祎和雅虎总部之间开始出现种种利益分歧。
杨致远对雅虎中国在2005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搜索要超过百度成为市场第一,而邮箱的用户也要得到大规模增长。但2004年底,周鸿祎发现雅虎2005财年的预算对中国市场并没有什么资金投入,这意味着完成业务新的增长必须用雅虎中国自身赢利来做支撑,周鸿祎强烈要求雅虎总部大幅度增加投资预算。
周鸿祎对雅虎总部的不舍得投入早有怨言:“我们进入雅虎之后就成了他的雇员,进入了官僚体系,往上有十几层,我这就是基层,根本没办法跟他平等对话,更不用谈什么战略。我的任务就是每个季度完成他给的指标,一搜、1G邮箱全是我们自发做的,出于创业者的热情,先斩后奏。人员上从200多人发展到600多人,用的全是3721的资源。”
但周鸿祎不愿在2005年还是靠自己投入资金做事,周开始和雅虎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周鸿祎提了两个方案:收购金额不变,长线的邮箱和搜索业务再拨一笔额外的费用;或者双方都退一步,协议提前结束,最后支付的金额不按照当初设定的利润收入目标来确定,而是直接确定一个比原定收购价格低的金额。雅虎总部也给周鸿祎提了一个方案,请周鸿祎和他的团队留下,以收购金额原价为标准支付周鸿祎所属股权应得,但周不要干预雅虎收购其他股东股权的应付款。
双方都无法同意对方的方案,激烈的谈判一直持续了5个月。据一位当时的雅虎中国员工回忆,一次周鸿祎在越洋电话里同总部吵得很凶,挂了电话后,扔东西将自己办公室的玻璃砸得粉碎。这种争吵使得周鸿祎不再像2004年那样全身心投入公司的经营,雅虎中国的业务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管理团队和员工也都无心做事,2005年上半年,雅虎中国的业务几乎停滞。
最终,作出退让的是雅虎,雅虎董事会还是认同需要将长远发展作为雅虎中国的发展目标,并在12亿美元的基础上再拨款500万美元用作投资。但500万美元对雅虎想要达到的目标来说远远不够,业内人士称:“现在络界的收购都是千万美元级别,雅虎的钱不能买下任何公司,只能自己发展,而靠自己积累的速度显然太慢了。”2005年的中国络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新浪、搜狐和易等门户站已经在络增值业务中赚得盆满钵满,盛大公司也是财力雄厚,雅虎区区500万美元新投资是掀不起什么大波浪的。
2005年8月,周鸿祎离开雅虎中国,收购协议提前结束,雅虎前后共支付给3721股东9000万美元,3721归属雅虎中国。
阿里巴巴时代:定位难题
雅虎在中国的接连失败令杨致远放弃了单干或者收购的办法。他采取了最彻底的办法,完全把雅虎中国交给别人打理,他最终确定的人选是马云。
此次阿里巴巴收购包括雅虎中国的门户站、一搜、即时通讯、3721络实名业务和雅虎在一拍上的所有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和雅虎品牌在中国无限期使用权,雅虎中国成了阿里巴巴的一个子公司。与此同时,雅虎在阿里巴巴持股40%,拥有35%的投票权,董事会一共四个席位,马云和阿里巴巴的CFO共占两席,雅虎一席,软银一席,马云仍保持自己对阿里巴巴的控制。
面对自己旗下的7个公司,马云描绘说,老大是阿里巴巴。当初为了防止eBay进入老大的B2B领域来抢地盘,就搞了老二“淘宝”;为了解决支付手段和市场诚信,就做了老三“支付宝”;后来发现老大要巩固自己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优势地位,还需要一个得力帮手,就找了雅虎中国做搜索。在马云心中,阿里巴巴是主角,雅虎中国是配角。
2005年,马云说:“阿里巴巴在搜索领域既有决心更有信心,从今天起,在中国,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吴炯表示:“我们已将2000余台服务器从美国搬至国内,在美国,还成立了由30多位顶尖华人科学家组建的搜索技术研发团队,专门支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