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领导人一直与美国和欧盟的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接触,并就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进行反复磋商。
★中国政府决定,由朱镕基总理负责监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进程,这也意味着中国政府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问题上的严肃态度。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继续改变着国家政府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力量平衡,同时也对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举动震动了世界。对于中国的加入,美国的态度是很矛盾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理所当然的。但美国也对中国加入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带来的影响感到害怕:“冷战”后刚刚建立起来的世界经济秩序会不会被中国打破?如果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政治会不会向世界敞开大门?
中美两国的贸易谈判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自从1992年比尔·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他一直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忠实倡导者。他强烈地支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尽管这项协定引起了美国国内民众的反对和担忧。美国人所担心的是,国家的贸易壁垒一旦被削弱,美国政府对制造业和农业的保护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届时将会导致工厂破产、农场关闭的恶劣后果。罗斯·佩罗作为独立候选人参加了1992年和199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他对美国政府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提出了警告。佩罗反对自由贸易的立场使得他在两次总统大选中分别获得了19%和8%的支持率。自由贸易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内部的基本共识,这个大趋势无法阻挡,但是,美国民众心中的反对声浪仍然很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领导人一直与美国和欧盟的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接触,并就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进行反复磋商。那段时期,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世界贸易组织代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自成立之日起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世纪90年代末,中美两国都曾因为亚洲金融危机而一度恐慌。中国经济由于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短暂的发展停滞。从波及范围广泛的亚洲金融危机来看,似乎开放性的经济模式和自由贸易对某些国家来说并不是很好的发展途径,比如,泰国和韩国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它们的国内经济水平至少倒退了10年。而美国经济在电子信息和互联网等“新经济”的刺激之下仍旧繁荣发展。美国所担心的并不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后果,而是中国加入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带来的影响,“冷战”后刚刚建立起来的世界经济秩序会不会被中国打破?如果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那么中国的政治会不会也向世界敞开大门?
中国艰难的世贸之路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美国”形成道路上的重要环节。1999年,世界贸易组织批准中国加入,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此时,美国刚刚遭受了“9·11”恐怖袭击。美国、欧洲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矛头指向了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政权,历史由此发生了重大转折。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是现代国际社会的一件大事,但中国加入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并不意味着流血和牺牲,而美国对恐怖主义开战就如同把未来作为惊险的赌注。
贸易谈判是一项长期、艰苦而枯燥的工作,它涉及数百个行业和上千种商品的谈判,以及无法用数量衡量的国家利益的博弈。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在全球贸易中保护自己国家的农业,因为从历史上看,无论处于何种社会制度之下,国家政府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都是能否保障持续的、充足的粮食供给。参与全球自由贸易会挤垮很多国家原本健康的农业,因此在贸易谈判中争取有利的条件是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竞争的基础。粮食也是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粮食产量在世界各地也不均衡,有的地区是重要的产粮基地,而有的地区则要依靠粮食进口。粮食谈判是国际贸易谈判的核心,也是造成谈判过程复杂而艰难的原因之一。
在贸易谈判中,国内工业和制造业是另一个热点话题。发展中国家有充足的理由担心它们的工业无法与技术更加纯熟、资本更加雄厚的发达国家竞争。而发达国家则想通过自由贸易协定降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从而扩大发达国家的产品在世界上的销售范围。这样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在各个国际贸易组织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博弈无时不在。当每一次有新的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各种敏感话题就会浮出水面,成为申请国能否加入的核心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主要因为这一时期是中美两国关系自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期。克林顿政府的决策不只是由总统作出的,还有全世界最优秀的经济学家的参与,如劳埃德·本特森、罗伯特·鲁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