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花大力气培养了人才,如果留不住人才,就是对对企业的不忠。很多上司一听到这个话,立马会说:“我对员工是很重视的,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但是他们就是留不住啊,这能怪我吗,只能怪世风不景气啊!”把人才招了进来,给予好的待遇,人才就一定会留下来吗?未必,还要让人才们各尽其用。
胡总爱才是业界皆知的,他招聘的人才不少,给予的待遇也不差。不过,引进的人才进来后,他却不能让人才各尽其用,而是像菩萨一样供着。
人才们可不干了,他们觉得胡总不是爱才,而只想博得爱才的名声,于是纷纷离开胡总的公司,另谋他路了。
经他人提点,胡总意识到自己对待人才的态度不对,尊重人才就要放手让人才发挥作用。胡总说到做到。有一次,公司参加了一场大型的投标会,他委派张荣全权负责。刚进公司的张荣很紧张,在电话里请示胡总应该怎么办。
胡总说:“你觉得怎么办好就怎么办吧,我都交给你了,对你办事我放心,不违法法律和公司制度,你怎么做都可以。”
有了胡总的表态,张荣立刻放手干了起来。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这个行业浸淫多年的优势,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一个星期后,张荣带领团队顺利竞标成功。
除了让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留住人才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完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
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鼓励企业员工通过正当竞争上岗。
许多企业信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一旦出现职位空缺,首先想到的不是从员工内部选拔合适的人选,而是选择“空降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企业内部没有健全的竞争机制,平时没有做发现人才、储备人才的工作。一旦出现职位空缺,没有时间从内部选拔,只好选择从外部招聘人员;二是由于太熟悉内部员工,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却对优点视而不见。
从外部招聘管理人员的做法对企业员工的打击是相当大的。他们会觉得自己在企业的上升空间十分有限。一旦晋升受阻,员工就会对自己在本企业的前途充满失望,也就不会死心塌地地为企业工作了。
实行轮岗制
对于在本岗位表现优秀者,如暂时不能为其提供更高一层的岗位,可以将其调到平级的其他岗位。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他的工作热情,还能让他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其晋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在对这些员工实行轮岗制时,一定要讲明意图,打消其疑虑。
给予员工更多的培训机会
海尔的“领头羊”张瑞敏曾经对管理层说:“员工刚进入公司素质不高,不是你们的错;但一段时间后,员工的素质没有得到提高,就肯定是你们的错。”松下公司的开创人松下幸之助也非常看重对员工进行培训。他深知,投资在大脑的钱比投资在机器上的钱能赚更多的钱。可见,一流的企业总是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训的。
要多培训员工的道理谁都懂。但培训就有成本,包括时间、金钱。有些企业比较短视,在他们眼里,员工是成本,不是资产,所以,他们舍不得投入。舍不得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的成长就很慢,甚至“原地踏步”。员工不仅想从企业获得物质报酬,也希望能够在工作经验和能力上获得提升。如果他们得不到这些,工作就没有成就感,也就不会安心做好分内的事。
有的上司说:“以上三点我们都做了啊,可是有才的员工就是不愿意在公司久待,等你把他培养成才,他就另谋高就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企业中建立这样一种文化导向,即让好人有好报,让坏人得到惩罚。
曾经有一名东方航空的飞行员,由于跟上司不合,在合同期内就提出辞职。在没有得到上司批准的情况下,他就撂挑子不干了,去了一家民营航空公司。结果东方航空到法院起诉他,要求赔偿东方航空公司120万。这120万中有70万是培训费。后来,法院就裁定了该飞行员赔偿东方航空公司90万。
培训员工的成本是高昂的。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防止员工在还没为企业创造足够价值时就另谋高就,企业和员工有必要签订一份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一旦员工违约,那对不起,临走一定要把培训费和违约金拿出来。这样一来,采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员工和企业之间还有这些问题吗?一定不会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