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理论,大管理> 第17章 理论中的用权方法 (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理论中的用权方法 (7)(1 / 3)

1998年,伊利集团副总裁牛根生突然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在此之前,牛根生主管伊利在全国的生产经营业务,其业绩一直特别出色。对于自己为何被辞退,牛根生说自己至今都弄不太明白。

之后牛根生白手起家建立了蒙牛公司,他带领一帮兄弟硬是在竞争激烈的奶品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6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

更富戏剧性的是,此时的郑俊怀因私用巨额资金而锒铛入狱,牛根生却名利双收功成名就!真的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很多人都对牛根生离开伊利心存疑惑,但是如果了解了其中的内幕,就会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山大王法则的现实翻版。牛根生是郑俊怀的徒弟,他做人做事都很有一套,以致分得之中有不少员工只认牛根生,不认郑俊怀。这当然让郑俊怀很不爽,作为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免去牛根生的行政任务,让他到北大去读书,彻底反省。

其实郑俊怀自己也该反省一下,可能是因为早期的一种关系,在牛根生面前,他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师,而牛根生的强势使他很生气,为什么?因为牛根生的行为违反了他的管理级别方面的价值观,他觉得牛根生对他的“大当家”地位形成了一种挑战,自己对企业的影响力因之下降,这是他不能容忍的。所以他觉得免去牛根生的职务是在所必行的。

牛根生在做人方面也确实做得太好了,难免不让人嫉妒!以前郑俊怀看牛根生对伊利的贡献确实很大,就奖励了一辆帕萨特给牛根生,公司还为之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但牛根生拿到车后第二天就开到二手车的地方卖掉了,把卖得的25万分给了他营销部的兄弟。

有一次,集团中有个员工得了白血病,牛根生一捐就是一万元,郑俊怀被吓一大跳,他想:我知道你牛根生用钱是大方的,你是个副职就捐了一万,想叫我捐几万啊?所以他心里不免生气,那时郑俊怀和牛根生的工资都不高,一万元不是小数目,这种小矛盾多了,慢慢的两个人的观念就开始冲撞了。

于是在1998年上半年,身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儿,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资源使用和分配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即使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牛根生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

牛根生找到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传递出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第一次和第二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没有这个意思啊,你误会了!”牛根生只好收回了辞呈。

但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据说情景是这样的:牛根生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第一次将辞职的事情摆到了桌面上。牛根生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

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

牛根生接过话,说了一句:“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

但当牛根生伸手去拿自己的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了辞呈,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讨论再做决定!”

一听郑俊怀说出这样的话,牛根生便知道自己在伊利的工作彻底到头了。他一离开,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会后,郑俊怀找牛根生谈话,告诉牛根生:“你不是想辞职吗?那我免你的职。我们采取一个过渡的方式,公司安排你到一个大学进修,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一定要离开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两年。”

牛根生于是就去北大读书,但他哪里有心思读书呢?一到北京就病了,生病三天之后牛根生就对郑俊怀说:“我知道你对我有看法,现在你随便给我一个第三产业让我做一下,你看可不可以。”

遗憾的是郑俊怀没有答应,然后牛根生彻底灰心就离职了,他在北京跑了一天,感觉做哪行都不熟悉,还是牛奶熟悉,于是决定自己再搞个奶品企业。

因为牛根生的大方和对员工的真诚关怀,他在伊利的影响力是极大的,众人本就对郑俊怀辞退他很不满,现在听说牛根生要自办企业,伊利集团一下就有300个人辞职,这些人出来后和牛根生一起干起了蒙牛,蒙牛之所以能发展如此迅速,不但是牛根生领导有方,与这帮人的忘我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而在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氨”事件发生后,中国乳业市场上已成伊利与蒙牛两强并存的局面。可以说:现在的奶品市场格局就是因为一个“山大王法则”造成的结果。

具体的应用和需注意的地方

就像伊利集团中郑俊怀和牛根生的合作、矛盾和较量一样,在团队配合性要求很高的企业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