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4-24
元气大伤,少不了要好几年才能慢慢调养过来最新章节。最担心的倒不是时间,而是其他异势力不会给自己调养的时间!
让袁肃最担心的还不是这些,虽说在临近辽沈的精锐部队只有他在东直隶这一支,总不至于让热河的那些乌合之众开赴到金州。但是段祺瑞摆明是要培植徐树铮执掌东三省,单单这一点就让人认为是有私心。既然是有私心,那么一边是培植嫡系亲信徐树铮,一边打击袁氏唯一带兵的势力,似乎是有言之不尽的用意。
当然,国难当头,民族大义为先,即便段祺瑞是真的有心打压,他现在也不可能有任何反对的余地。在面对外侮的立场上,自己还是有很清楚的原则和立场,不可避免之时那就勇于去承担责任。抱着侥幸的心理而言,日本也未必敢真的在辽沈与中国开战。
“芝泉,你莫不是要从直隶抽调部队进驻辽沈吧?那你的意思就是指让袁克礼和朱子芹两个师负责正面应对日本?”袁世凯不动声色的问道,事实上就连他都在考虑段祺瑞的这个安排是否另有内幕。
“不止是袁会办和朱子芹的两路人马,包括北京和热河两地的部队也都要进入备战。我预计要在辽沈投入至少六个师的兵力,其中要有三个中央师担任主力。”段祺瑞语气笃定,气定神闲的说道。
“抽调京师卫队,那京师怎么办?”又有人提出了质疑。
“南苑北苑之前有四个警备师,现如今已经被整编成两个中央师。抽调一个师奔赴辽沈,留下一个师警卫京城,并无不妥。更何况北京乃我民国国都,我国目前与日本是局部地域矛盾冲突,料定日本也不敢派遣舰队直入渤海逼近天津。这不仅是将局部地域的冲突上升到国战冲突,更是对西方诸国在天津势力的直接威胁。日本胆子再大也不至于有这样四面树敌的下策之举。”段祺瑞胸有成竹的说道。
这一席话是有道理的,在场众人也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袁世凯在稍微沉思了片刻之后,转向下座的袁肃,极其认真的问道:“克礼,你部人马可能胜任此次重任?这可是关系国家主权的大事,能便能,不能便不能,切不可打肿脸充胖子。稍有差池,即便你是我的侄子也难逃其责。”
表面上来看似乎这是袁世凯在给袁肃最后选择的机会,也是似是而非的在暗示袁肃量力而为,但事实上当袁世凯说出这番话时,袁肃已然是毫无退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这个中央军的灵魂人物能敢说一个“不”字吗?
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袁肃霍然起身,挺直胸膛郑重其事的答复道:“国家大义,袁肃义不容辞。我部中央军第十师与中央陆军第一兵团,愿为辽沈前沿,誓与东瀛小贼对阵到底。东瀛小贼胆敢犯境,来一贼杀一贼,寸土必争。”
反正都要被逼到前线去了,他现在也顾不上兵团制还没有得到正式批复,索性就趁着这个机会把话先放出去。早先袁世凯答应让自己先行筹备第一兵团,现在当着这么多高级幕僚的面,就是先在他们这些人心里报一个备案,省的到时候拖出去一大堆人马会让中央这边弄得措手不及。
袁世凯面露欣慰的点了点头,鼓气的说道:“好,很好。克礼你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从现在开始,我便任命袁克礼为东三省防卫统x战总司令,全权负责辽东半岛前敌军务。徐又铮为东三省军务总督办,全权负责组建边防军、省级地方预备役和三省扩编整顿军务事宜。”
徐树铮站起身来,肃然立正,声如洪钟一般应道:“是,绝不辜负大总统期望。”
授命罢了,袁肃与徐树铮又齐齐落座下来。
这时,袁世凯表情愈发显得一丝不苟的严厉,他缓缓站起身来,环顾在场所有人,似感叹又有坚毅的说道:“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中华民族对抗外侮屡战屡败。今日与诸君会晤与此,商议的是改写我中华八十年耻辱之历史。收回青岛主权,是让国民重拾民族信心,是向环宇彰显我中华国威。此一役许胜不许败。势要让日寇知道,我中华岂是无人乎?”
会议桌围坐的众人纷纷站起身来,尽管仍然有个别几个同床异梦或者胆小怕事者,可更多的人还是感到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对于许多北洋军人来说,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庚子国难都不算是什么深刻的奇耻大辱。唯独不能释怀的就是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败给日本,这一深仇大恨久藏于心。今日因青岛问题而又与日本剑拔弩张,哪怕明知道国家贫弱、军事力量悬殊,可北洋军人宁可血染沙场也要拼尽所有力量来博一次一雪前耻的机会。
更何况哪怕国力和军力有明显差距,可眼下重在国际局势和国内局势的影响。很明显日本是不敢在这个时候与中国真正一战,因此中国还是很有机会以极小的代价保住青岛。
国家的荣辱、军人的荣誉以及积蓄多年的民族仇恨,在这一刻点燃了会场大部分人的血液。众人纷纷附和着袁世凯的话,亢奋的高呼着“誓死捍卫国家主权”、“此役必胜”的口号。在这一刻就连袁肃都深有感触,一时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