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近访乌鲁木齐“针刺”事件
依法严惩犯罪活动、加大信息透明度、加强安保力量、最大限度地提供就诊条件,乌鲁木齐正在为市民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黄艳
就在乌鲁木齐的街头人气渐增,商场生意渐好,社会气氛逐渐走出“7·5”事件阴霾时,一些民族分裂分子用一个小针头在群众中间制造出大恐慌,妄图挑起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激起全城市民的愤慨。
为坚决打击不法分子,尤其是民族分裂分子的嚣张气焰,中央和新疆自治区政府多项举措组合出击,严惩不法分子、宣传国家法律、调适群众情绪、疏导社会认识,快速将社会恐慌局面控制。据《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各族群众纷纷表示,信心犹在,敌人的“针刺”阴谋不会得逞。
突起的“针刺”风波
8月,乌鲁木齐早晚透出凉凉秋意,大多数商家的营业额开始走出“黑色七月”,营业额呈直线上升,到8月下旬已恢复至正常情况的80%左右;新疆旅游业也逐渐开始“有起色”;各种会展、节庆活动如期在全疆各地举行。
正是在社会秩序恢复、各界信心修复之时,一些不法分子在暗地里制造混乱,兴风作浪。8月17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公交分局接到首起报告的“针刺”案件。
当日上午10时左右,在一家金融单位上班的陈姓女士,正在乌鲁木齐市北门附近的“药材公司”公交车站等车。一个身穿红白竖条衬衣的少数民族模样的青年在离她不远的地方徘徊,“他穿得不干净,个头瘦小,面色黝黑,表情局促”。该青年轻轻撞上了陈女士的手臂,和往常与陌生人的“相撞”一样,这并未引起陈女士的警惕,但她顿时感到前臂出现刺痛感。陈女士怀疑该青年扎了她,但因担心找他理论会带来“更大麻烦”,所以只回头看到他搭上一辆公交车走了。
几分钟后,陈女士被扎伤的地方出现一个指头大的小包,上面有一个明显的针眼痕迹。她到单位后就打110报警了。
据乌鲁木齐公安部门介绍,此后每天都会接到群众声称自己被不法分子扎伤的报警。8月28日,新疆新闻办新闻中心通过手机短信向市民发布信息称“近期,有个别市民被针扎,公安部门已侦破一起用注射器威胁路人案件,请广大市民注意防范,不要恐慌,发现可疑人员,请迅速报告公安部门”。
在不法分子四处实施“针刺”作案的时候,各种关于“针刺”伤害、猜测神秘病毒的谣言也汹涌而来。开学在即,中小学生的出行安危牵动全城父母的心。
一时间,街面上又重新冷清。电影院观众少了,商场生意惨淡,公交车上乘客寥寥,人们走在路上,用警惕的眼神打量着四周的环境。
9月2日,新疆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群众通报“针刺”案情。新疆公安部门统计,截至9月3日,乌鲁木齐市一些医院共接诊自称被扎伤的群众531人,其中发现有针眼和痕迹的106人。被扎的无辜群众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
新疆有关法律专家分析,近期乌鲁木齐发生“针刺”伤害群众系列案件绝不是个别闲杂人员的恶作剧,也不是简单的刑事犯罪活动,而是敌对分子在当前特殊形势下,有预谋、有组织策划制造的公然扰乱社会秩序、制造恐怖气氛的重大恶性案件,是暴力恐怖犯罪的“翻版”。
新疆法律专家(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鄢玉星认为,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和“针刺”事件的动机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以制造恐怖气氛的手段来破坏新疆的稳定。
从零星出现到顶风作案
从“针刺”案情来看,敌对分子制造的这一波混乱明显存在不同特征的三个阶段。
刚开始,零星作案。据一位早期“针刺”受害者透露,早在8月中旬街头就已出现了“针刺”伤害案件的传言。此时,虽传言开始增多,但整个社会秩序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8月下旬至9月初,不法分子开始疯狂作案,尤其在8月28日关于“针刺”伤害案件的通报短信出现后,每天都有多处发生“针刺”案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警说,8月底,不法分子开始疯狂作案,医院的急诊电话和110接警中心的电话急剧增多。关于“针刺”案件致人死亡、艾滋病毒、鼠疫、浓硫酸、毒品、绝育药等传言不胫而走。
9月3日,群众大规模聚集游行后,在武警上街维护秩序的情况下,不法分子仍顶风作案。据一些现场目击者介绍,“针刺”嫌犯作案后,得手后立即奔向执勤武警,以免被激愤的人群痛打。
据本刊记者了解,9月初,一些市民开始还击“针刺”行为,只要发现有不法分子实施“针刺”行为,群众会围追堵截,将其扭送至公安机关。但由于对“针刺”行为的伤害程度、证据搜集、适法量刑等存在问题,一些“针刺”行为尚不能达到立案条件。
警方一位干部分析,“针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