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 虫
我的家乡在中国西南地区,位于全国地形的青藏高原第一阶梯向成都平原第二阶梯过渡的地区,也是四川盆地与康滇横断山脉平行岭谷的交接部位,有山有水,还有世代生息繁衍的人类,因为这里雨水充沛,满山皆绿,绿意里繁衍着大熊猫、扭角羚、珙桐、桫椤等几千种动植物;这里的水很清,山涧泉水叮咚,一条青衣江绕城而过,算是给我的家乡增添了灵气,水里自由游弋的鱼儿给远道而來客人增添一层乐趣,饱一道江鱼的口福,在这样山水相间的环境里成长,我童年的记忆深处,难忘和伙伴们一道吃虫的乐趣,当然,吃虫不是什么虫都吃,是有讲究的,我记得能吃的大概有老木虫、笋子虫、蜂蛹、油蚱蜢、屁蛋虫……
说到吃虫,可能有人觉得那是南方开放城市,人们猎奇吃法;还有人认为是少数民族的习俗,我们这里不是少数民族地区,也不是沿海地带特别发达的地区,不过,这里的居民大都是几百年前,甚至是一千多年前移民过來的,而居住在这里的是不是少数民族,是什么族,到现在为止都有不少的争论,说到这里,似乎扯得远了些,现在,我们言归正传,说吃虫,要吃虫,就得先抓虫,而不同的虫有不同的抓法和吃法,
老木虫和笋子虫都是生活在竹林的,抓它们自然是要到竹林去了,不过,只要是竹林,都有可能生老木虫和笋子虫,只是茨竹林的老木虫和笋子虫相对于其它竹林的要大一些,而茨竹笋子是在夏天特别热的时候才冒出來,一场雨后,静坐竹林旁,能听见竹笋拔节啪啪的声响,雨过天晴的中午,日头正烈,钻进竹林,寻找新生竹笋上有沒有新钻的虫眼,用耳朵静听从竹下飞出的笋子虫嗡嗡的声音,看其落在那一根笋子上,悄悄地走过去,大方地捉住它的背,小心地掰掉它带齿的脚,用竹签插入笋子虫第一对腿的一只,轻轻一摇,那家伙迎着风,竟不知道自己已是我们的俘虏,使劲地飞了起來,然后从玉米地里找回一个秸杆,将竹签的另一端穿过秸杆,再插入另一个笋子虫的腿里,依次在秸杆上穿成一个米字形或更多,转动秸杆,笋子虫群飞,将秸杆置入竹筒内,秸杆在笋子虫的带动下转动,我们称它们是在“推磨子”,玩够了,将笋子虫的头拧下,灌入盐巴、藿香、韭菜,再把它的头镶上,放入子母火中烧上几分钟,再拧下笋子虫的头、翅膀和腿,放入口中细嚼,脆香四溢,而老木虫是要怎么抓的,我却记不很清楚了,只是看到哥哥从竹林里弄回來的,放入油锅里炸后,再配上调料,可作下酒菜,也可供大家吃着玩,
蜂蛹是在秋后,万物开始萧条,有休眠期的昆虫、动物开始休眠,大家就四处找那些被遗弃的蜂窝,用长长的竹竿将它打下來,撕去蜂垛,将还沒有化成蜂的蛹子捡出來,放在锅里炸着吃,记得有一年,大概是我吃蜂蛹上瘾了,见了蜂窝就要去打,结果却因为季节不对,被一群蜂子追了好一段路,最后躲进屋里还沒被蛰到,被哥哥笑话了好久,
油蚱蜢是在秋收季节,大家割谷子的时候,大人们在田里割谷子,嚓嚓的割谷声惊动了在谷穗上偷食的昆虫们,在惊慌之余纷纷展翅逃命,这时,站在离割谷人一、两米远的地方,盯住了它们,猛一下手抓住他们,赶紧捏住它的后背,掐去它们所有的腿,不要被它红红的嘴巴咬住,否则,会疼得你龇牙咧嘴的,再找來一个稗草,从油蚱蜢的后脖子部门穿过,连成一串,回到家里,将炒菜的铲子放在火上烧红了,再把油蚱蜢放在烧红铲子上,用一支筷子按住油蚱蜢,油蚱蜢的身上就会冒出许多油來,等到油蚱蜢身上不再冒油,身子变得有些黄了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要注意分开它的身子看一下,看它的身体里有沒有寄生虫,尤其是一种叫铁线虫的,如果有铁线虫,得先把铁线虫去掉再吃,这种吃法,我们叫做“炕”,炕的油蚱蜢吃起來很香,也是大人们在劳作之余抓回去哄孩子的杰作之一,
屁蛋虫有两种,一种是生活在植物上的,人们称之为“臭大姐”,另一种是生活在河边石头缝的,我们这里讲的就是生活在河边石头逢里的那种,吃屁蛋虫一年有两个最好时节,一是阳春三月,另一个是秋末,日头不是很毒的时候,大家三五成群邀约一道,到河滩上的鹅卵石里翻找,不是每一个石头下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而有的石头下却能抓到七八只,抓到的屁蛋虫用瓶子或塑料袋装上,回家倒入稍微有点烫手的人水中,屁蛋虫在热水中扑哧扑哧地把臭屁放完,再按住屁蛋虫的屁股把臭屁挤尽,放入碗中,将锅在熬干,把屁蛋虫倒入锅内炕,不断翻炕,屁蛋虫身上也会冒出油來,炕好屁蛋虫后,加入自己喜欢的调料,有的加盐巴、味精、辣椒面之类的东西,有的不喜欢吃麻辣的,可以调成别的味道,香脆可口,
这只是农家孩子自己简单的操作方法,后來,这些虫的吃法进入大型宾馆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最后形成各自宾馆、酒店的特色,只是我们却长大了,离开了农村,不再有那份童真,只是记起儿时那段岁月时,忘不了问一句还在老家生活的乡亲,大家是不是还这么抓虫和吃虫,一次,我问从乡下來的表哥时,表哥问我:“离开农村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