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穿越之再造大明>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农问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农问题(1 / 2)

朱允文现在每天基本上都是在批阅奏章中度过。北方经过了战乱。很多东西都要重新制定规划。而这些全部要朱允文一个人拿主意。唉。谁叫朱元璋把那些宰相都撤了呢。除了批阅奏章以外。朱允文还在关注着三件事情。第一件就是北方的战事。虽然主要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朱允文却并沒有看到朱棣。根据探子的情报。他现在还在和马萧打仗。当然。这已经是很早以前接到的战报了。因为朱允文认为偷窥别人大打仗是不道德的行为。并且如果战争打完了马萧肯定会來京城见他的。如果马萧沒有战死的话。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朱允文才撤回了全部的情报人员。他认为再花力气在这上头是得不偿失。这第二件关心的事情就是今天的税收。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又到秋天了。然后就是年末的税收统计。按照朱允文的想法。商业税如果沒有达到一定的数量的话。那就说明现在还不是发展商业的最好时机。这第三件事情至关重要。那就是科举考试。自从隋朝开创科举以來。这一制度基本上都沒有中断过。现在贸然之间废除。对社会肯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元朝不鼓励科举。就出现了文官奇缺的局面。不过想一想。废除科举是肯定要的。这种制度就跟现代的高考一样。实在是太害人了。过不了多久。一种全新的考试制度就会出现。这是朱允文一直相信的观点。

想到土地问題。朱允文突然想起。自己下旨把大臣和商人的土地收归国有。却沒有说要把这些土地拿來做什么。现在它们闲置在那里。很有荒芜的趋势。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題。想到这里。他马上把大理寺卿兼户部给事中马全找了來。这个马全。就是马晓羽她爹。现在的非官方身份是国舅。

朱允文对古代社会最满意的一点就是。召见下属随传随到。旨意下去不过小半个时辰。马全就已经出现在了朱允文的面前。他说:“臣参见皇上。”

“岳父大人不必多礼。看座。”朱允文叫道。这个马全是个办事的能人。态度可不能差了去。现在人才奇缺。能守住一个就是一个。

两人闲聊了几句。朱允文这才进入正題。说道:“岳父大人。朕收回官员土地的事情您想必也是知道的。现在朕想要把土地重新规划。您是掌管赋役黄册的。所以朕想和你探讨一下。”

赋役黄册。又称明代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政府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民籍除一般应役的民户外。还有儒、医、阴阳等户。军籍除一般供应军役的军户以外。还有校尉、力士、弓、铺兵等。匠籍。登记手工业户。向政府承应工匠差役以及厨役、裁缝、马、船等。另有灶籍。登记制盐户。黄册的编造程序是。由政府仍把户帖发给各户。每年填报。由地方官核实其丁口、田宅及资产等的变动情况。逐年累计的材料作为10年大造黄册的依据。黄册共造4份。上送户部。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因送户部的册子表面用黄纸。所以叫“黄册”或“户口黄册”。明朝政府依据黄册向人民征收赋役。因此。又叫“赋役黄册”。明政府对编造黄册很重视。规定发给各户的表册。必须由本人填写。或本户自报请人代写。如有隐瞒作弊。家长处死。家属流放化外。明初黄册的编造。奠定了明朝的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户口的控制。

马全说道:“臣以为。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兼并。造成了穷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大家都沒有饭吃。只有造反了。所以。对于土地的管理。对于国家的稳定來说是至关重要的。皇上把大臣们的土地收回。并且限制商人拥有土地数量。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缓和这个矛盾。只不过这体系还不完整。极易被钻空子。”

朱允文说:“岳父大人分析得极是。朕也以为。保证弄明拥有土地是处理阶级矛盾的有效措施。朕打算把全国的土地统一规划。设置专门的农业区域。工业区域。生活和贸易区域。在各地形成比较集中的城市格局。您看怎么样。”

马全说:“皇上的想法是好的。现在收割机正在全国推行。农业需要劳动力减少。正好把那些剩余劳动力安排到其他部门去。生活区和贸易区固定在一个场所也是可行的。这样更加方便管理。只是不知道。皇上说的这个工业区是干什么的。”

朱允文道:“这个工业区可是很重要的。虽然现在还沒有什么工业。不过不出一年。朕保证你能看到他的价值所在。这个工业。简单点來说就是采集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或者对农产品半成品进行加工的生产事业。比如说秋水园。那就属于工业部门。”

听了朱允文的描述。马全还是觉得模模糊糊的。于是他聪明地岔开了话題。说:“皇上。臣认为可以把全国的土地统一丈量。然后按照人头数目给予分配。所有权还是在国家手里。免了他们互相买卖。这样土地兼并的事情就解决了。”

朱允文眼前一亮。这是个好办法。中国土地改革那会儿不就是这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