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大丈夫
第七十九章大丈夫
“战争未必全是坏事,关键是看谁来主导战争和如何从战争中谋取各种利益,如若不然谁喜欢没事打打杀杀?”王景范微微冷笑的说道:“至少对于党项而言战争不仅可以掠夺大量的财货,更可借开战之机清算内部仇怨,就是我大宋也不是没有机会的,毕竟战争是两个国家的交锋,谁能谋取最大的好处就要看谁更棋高一着了……”
狄惠听后猛地一惊,狄家的处境虽然在狄青主动辞去枢密使一职并回老家养老之后有所改善,但是皇帝并没有中断派出使臣问候狄青,这些使臣到底是不是皇帝亲自派出还有待商榷,不过狄家并未转危为安倒是真的——皇帝的年龄和在位时间确实是太长了,最为致命的便是皇室并未确定一个成年的皇位继承人,这个时间越长底下的宰辅们越是不放心,文臣之间相斗最多是流放,而武臣参与皇位继承则是天下大乱的先兆,狄青不死京师是不会安心的!
王景范倒是没有在乎狄惠心中所思所想,对于狄青的现状他也多少清楚一些,不过对此他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唯一能做的便是让狄青坚定朝廷还会启用他的信念其实就算王景范自己也不能肯定狄青能否可以挺过这段不知多长的时间,不过活着的狄青总会让一些人如鲠在喉过得不那么痛快普通的叛乱自然无需狄青出手,能够让狄青重新出战的自然只有宋辽或是宋夏之间的国战,王景范不会为了狄青复出而主动策划战争,但西夏内部不宁借对宋战争来消弭内部隐患这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只需稍微运作一番王景范便可以借此达到自己的目的——将宋端安插在西北的好处便是如此
待送走心事重重的狄惠兄弟之后,宋端并没有如往常一般来去匆匆而是留下来听取王景范的进一步指示将宋端送往西北这件事一旦开始就已经决定了他今后的展几乎完全脱离了王景范的掌握,不过宋端却并不认为自己的翅膀已经足够坚实可以独自掌握自己的命运,除了王景范父子对他的活命之恩和悉心培养之外,他心中也很清楚自己在军中迅提升也是狄青看重王景范的缘故才会如此谋划
“先生,难道西北……”
王景范摆摆手:“耻夫,有道是刀剑无眼,此去西北前途艰险,万事小心谨慎!”
宋端见王景范不愿多说也只得点点头不再继续深问,去西北是王景范早就与他商议的事情,宋端这等出身出头太难,呆在京师这等鱼龙混杂之地是没有出路的见王景范每次见他都是要提醒他莫要因为自身武艺和学过兵法而心存轻视,心中也不禁一凛,时刻警醒自己
连绵一冬的大雪和凛冽的寒风虽然让贫民感到这个冬天分外难熬,每天街头都有流民因为天气太过寒冷而被冻毙,不过有朝廷的救济还是凑合的熬了过去王景范上《乞罢上元节张灯》折让皇帝和群臣之间的立储之争中间有了缓和的余地,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支持,尤其是韩琦、富弼、欧阳修、包拯等人出面公开赞许更是让王景范愈的声名卓著,但这些都遮掩不了死在严寒之下的贫民
不管冬天有多么的寒冷,每年都会有冻死的灾民,这数字的多少最多让有良知的士大夫们多一些叹息之声之外并不会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即便是倡将上元灯节的费用节省下来以赈灾民的王景范,也只是尽力救济一部分灾民,而对于灾民的死亡人数心中也没有多大的触动,只是有些伤感而已
与其他人一般,王景范的视线都已经集中到贡院的科举考场上,毕竟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俞樾、文传和狄氏兄弟都参加了这次省试,按照新的成例所有省试入围者都是要授进士的,这就让今年的春闱更加引人注目
就在新一科的进士贴榜出炉之前,大宋朝野被御史中丞包拯弹劾三司使张方平,并且接连否掉了准备接任三司使的有着“红杏尚书”之称的端明殿学士、知益州的宋祁一时间御史台立刻成为焦点,如果说三司使张方平贪小便宜吃了御史台的弹章而黯然退场是罪有应得,而包拯公然违逆皇帝陛下的心意否决了宋祁的任命让皇帝在百官面前下不来台,更是让所有人见识到了包拯的老辣——“关节不到,阎罗老包”包拯在离开开封府成为御史中丞之后,非但没有韬光隐晦反倒是愈加犀利在嘉佑年里皇帝不止一次被驳面子,但都是在立储问题上百官人多势众皇帝无可奈何,不过在三司使这样重要的人事任命上皇帝还是头一次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时任三司使张方平,字安道,曾被人称为“天下奇才”,历任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直至两任三司使三司总领盐铁、度支、户部三事,经理帝国财赋、土木工程、百官俸给的出入,自从咸平六年三部合一之后,三司使位高权重地位仅次于执政,大殿群臣议事班位仅在宣徽使之下,而在通往帝国权柄执政大位的道路上,三司使亦是可以直接升任执政,又号称“计相”——在实权上,三司使已经有相当实力可以出自己的声音了,不同于言官针对某个官员,这个“声音”是针对整个大宋帝国的,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皇帝和他的执政们在做出某项决定之前还要看看三司使的眼色,否则在财政上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