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先秦文学观止> 第81章 诗歌(1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章 诗歌(12)(1 / 3)

诗人说他既有先天赋予的华盛美质,又注意加强修养,增长才能。但他十分焦虑,一方面担心时光飞驰,自己为国家做不成事业;又担心楚王(“美人”)守旧因循,使政治不能革新,耽误了楚国的前途。两个“恐”字,充分表达了诗人为祖国前途而焦虑,为祖国前途而担忧的急迫心情。于是他劝告楚王珍惜年华,丢弃秽恶的行为,改变因循守旧的态度,在他和其它贤臣的帮助下,像骑上骏马一样,使楚国得到迅速的振兴: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接着他列举了历史上历代兴亡的事例,并表示决不怕艰难险阻,要帮助楚王做一位楚国的中兴之主: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厦前王之踵武。所谓“前王”,是指楚国开国时的三个英明君主(熊绎、若敖、蚧冒)。意思是说,他要竭尽全力辅佐楚王,使日益衰败的楚国,重新振兴,恢复到开国盛世的那种局面。

但诗人这一片为国的赤忠之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相反却因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招来了接踵的迫害和打击。贵族群小们嫉妒他,围攻他:“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楚王听信谗言也不再信任他:“荃(指楚王)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齑怒”;他为实现理想而苦心培植的人才也变质了:“冀枝叶之竣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当诗人回顾这些的时候,便抑制不住满腔愤怒的感情,向腐朽反动势力进行了猛烈抨击。他痛斥贵族群小们:“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他还大胆地指责楚王反复无常,不可依靠:“韧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指楚王)之数化!”最后,诗人以坚持理想、绝不妥协的誓言,结束了自己对这一段政治生活的反思: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示他要永远坚持自己的道路,忠于理想,虽惨遭不幸,也绝不改变初衷,要誓死保持自己人格的清白。

但黑暗的现实与诗人爱国理想的不可能实现构成了冲突。诗人于是感到苦闷、孤独、愤懑,以至强烈的失望,从而将诗人由现实逼入幻境。“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由此,诗歌转入了第二部分。

坚贞的灵魂需要战胜诱惑。与常人一样,在失败的极端痛苦中,诗人的内心矛盾也激烈异常。在自己的理想不被理解,且惨遭迫害的情况下,还应不应该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和生活态度?在不被自己的祖国所容的情况下,应不应出走远逝,到他国寻求知音,展示自己的才能抱负?诗人通过女委、巫成、灵氛这些虚构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劝说,把自己的内心冲突和抉择形象化了,从而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经过炼狱的考验,而更加洁白无疵的伟大的灵魂。

女婴用亡身的历史悲剧来规劝他,劝他放弃执守,与世浮沉。这与诗人“依前圣以节中”的坚持真理的态度是矛盾的,实际也是对诗人既往斗争生活的否定。这一内心冲突是激烈的。这个矛盾怎样解决呢?他需要历史的反思,需要公平的仲裁。于是他借“就重华而陈辞”,重温了夏、商、周历代的兴亡史,并以壮烈的心情回顾了前朝那些为正义而斗争者的命运。这种再认识不仅增强了他原有的信仰和信念,同时更激发起他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宁死不悔的壮烈胸怀: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艾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战胜了世俗的诱惑,他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暂时的平衡。于是他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满怀激情地进行了新的“求索”。这样诗篇又展现了一个再生的灵魂为实现理想而顽强追求的动人情景。诗中写他不顾天高路远,驾飞龙,历昆仑,渡白水,登阆风,游春官,上叩天门,下求侠女,他在求索什么呢?他要唤醒楚王,他要挽救国运,他要寻求再次献身于祖国事业的机会。但楚国的现实太黑暗了。他遭到了冷遇,受到了戏弄,结果以困顿、失望而告终: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诗人完全陷入到绝望的悲哀之中:“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

诗人本是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与祖国连在一起的,他赤忠为国,但却“方正而不容”,那么他还有什么出路呢?出路是有的,那就是去国远逝,去求得个人的安全和前途。这无论从当时“楚材晋用”的风习上看,还是从诗人自身的才能和现实处境上看,似乎都是可以理解的了。于是出现了第二、第三个诱惑。

索詹茅以筵尊兮,命灵氛为余占之。占之的结果,是告诉他在楚国已无出路可言,劝他离开是非颠倒的楚国,去寻求自己的未来。“思九州岛岛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但做出这样的抉择,对诗人来说毕竟太重大了,使他“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于是又出现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