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先秦文学观止> 第27章 先秦诸子散文(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先秦诸子散文(19)(1 / 3)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里以天空高远苍茫的景象渲染大鹏飞翔的雄奇,用笔很轻,却通过对高远壮阔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人对宇宙、自然的一种思索,表现了飘逸、洒脱的个性,同时与前文的洋洋洒洒形成动与静的对称,更显出境界的深邃开阔。

《秋水》描写秋水浩荡奔腾、气象万千的景象,也很有意境: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只此淡淡几笔,就把秋日浩荡无崖的大水汹涌澎湃、苍茫磅礴的气势和水天相接的开阔境界写得酣畅浓烈。然而在“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的大海面前,浩渺奔流的黄河之神竟禁不住也要“望洋兴叹”,那么,海的宏阔壮观也就可以想见了。通过秋水的浩大反衬出海的无比深邃、无比广阔,展现出了一幅极富意境与哲理的画面。再如《达生》中写吕粱丈人在“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的狂涛巨澜中“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也写得扣人心弦\"雄奇潇洒,充满画意。

庄子散文的笔法不拘一格,变化无穷,最为人所称道。《齐物论》先推出一个“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的南郭子綦形象,构成一出精彩的序幕,再用对话串联起对“地籁”的描写,对“大知、小知、大言、小言”彼此争斗不休的精心刻画,引出玄而又玄的“齐物”之论,其中又穿插一个个生动的寓言\"最后却落在奇幻无比的“庄周梦蝴蝶”的虚写

庄子笔法的抑扬变化,还体现在字法、句法的灵活不拘上。如《天运》开篇一段: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巫成裙曰:“来,吾语女……”粗看是连续十五个疑问句,仔细体会可以发现,其文意有两句一组,三句一组,四句一组,起伏跌宕,随处杂出;不同的疑问词、语气词“孰”、“乎”、“邪”、“其”,造成了字句的参差起伏,而且在数问之后,又忽然生出“巫咸裙日”一段作为回答,能给人一种抑扬错落、变化无穷之美。

异趣横生的语言。庄子的语言极其富赡,而又运用自如,富于变化。善于以不同的语言描写事物,刻画形象,进行论辩。无论摹物叙事、抒情议论,都能意到笔随,信手挥洒,形成一种异趣横生的面貌。在庄子笔下,几乎就没有什么难以描写的东西。如《齐物论》对“地籁”的描绘: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而独不闻之寥鹨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析,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谝者,叱者,吸者,叫者,谏者,突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刀刀乎?风是无形、不易把握的东西,但庄子却通过对风所吹过之处,众窍与风声的千差万别的铺写,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加以表现,把风写得有形、有声、有情,给人如在目前、身‘临其境之感。庄子的叙事性文字则精妙新奇,饶有情趣,带有美感。往往以极经济的笔墨,三笔两笔就传达出极丰富的内容。《秋水》写惠子相梁,惟恐庄子取代自己,庄子给他讲了一个鸩雏的故事:“鸩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鹩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庄子用鹈雏比喻自己品德的高洁,用鸱喻惠子心胸的卑下,那个“吓”字极生动传神,又有情趣。

庄子抒情性的文字常寄寓在貌似平淡的描写中,有时几乎不带任何修饰与雕琢,就能把满腔心绪吐露出来,写得深沉、凄迷,感人心肺。如《山木》描写送人远行的情景:“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则阳》中抒写对故乡的眷念:“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人之者十九,犹之畅然。”都能把无限的情思完全消融在这几句平淡、朴素的话语之中。

庄子的议论性文字往往融说理于叙事、抒情之中,文势奔腾跌宕,音调铿锵,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和强烈的感染力。如《齐物论》中论述人们不能“丧我”的不幸:“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文中连用了几个反问句来加强文势,其词锋的锐利,情感的沉痛,都足以感染人心。

庄子散文中常写到鬼的世界、神的形象,还有蜩与学鸠的神情心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