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六二:丰其菩,口中见斗。往得疑疾。有罕发若。吉。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九四:丰其故,日中见斗。遇其夷。吉。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上六:丰其屋,菩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年不觌。凶。
【赏析】
此篇写商人长期在外经商漂泊。从根本上说,谁都不愿漂泊,都愿意呆在家中过舒适日子,因为家毕竟是人天生所渴求的。但商人的目的是钱,为此就得外出,买进卖出,四处游走,实际上是不由自主地选择了漂泊。
漂泊的滋味可以说酸甜苦辣样样都有,唯有亲身体验的感受才会真切。这里的记述算得上丰富细致,尤为引入注意的是,商人在途中与客栈的女主人同居,可见那时的性关系和婚姻关系是比较自由的。这同后来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情形有天壤之别。女主人显然是个寡妇,否则不会那么顺利地与商人结合。那时的寡妇不必守节,能得到舆论的同情和支持。长期在外漂泊的商人需要得到女人的温情和帮助,本在情理之中。当然他也可能见异思迁,为女主人的美貌或贤慧所动而贪恋新欢。在实质上,商人的这种冲动,也可以说是漂泊者寻找家园的冲动的折射。
漂泊中的苦肯定多于乐,忧愁多于舒适:日晒雨淋,风霜雷电,山高路远,水深流急,忍饥挨饿,遭劫失财,亏本受骗,生病受伤,等等,这一切都不难想象到。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赚了大钱,满载而归,为此似乎可以忘却一切。总之,那时的商人大概还比较朴实,比较真诚,才会历尽艰辛不辞漂泊。
兑(兑下兑上)
兑:亨。利贞。
初九:和兑,吉。
九二:争兑,吉,悔亡。
六三:来兑,凶。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九五:孚于剥,有厉。
上六:引兑。
【赏析】
国与国、邦与邦,实际上是各不相同的利益集团。利益焦点和关系不同,便会造成分歧、摩擦、冲突,乃至战争。因此,战争也是利益之争,是用武力来争夺利益。
但是,武力并非解决利益冲突的唯一手段。攻城掠地劫夺财物容易,征服人心同化异族却极其困难。现实迫使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只有承认他人的利益和存在,才能确保自己的利益和存在。所以,和睦相处首先是以此为前提的,否则就会发生冲突。和睦相处不是手段,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目的,是对他人的承认和尊重。以此来调节利益关系,便会顺理成章,皆大欢喜。
节(兑下坎上)
节:亨。苦节,不可贞。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九二:不出门庭,凶。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六四:安节,亨。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赏析】
节俭和遵守礼节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一个社会没有礼节,犹如球场上的比赛没有规则,将会乱套。据说,周公曾经制“礼”,就是为了使社会生活有所规范,使人们行为有度。又据说,春秋时代的孔子对周礼十分向往,主张‘克己复礼”,表明他对以札治国的重视。
中国历来被称做“礼仪之邦”,大概便是指的始自周代的尊礼传统。后来孔子的学说占了上风,他所推行的仁、义、礼、知、信也就成了历代治国者奉行的教条,或叫做“礼教”。
遵守礼节没有什么不好,可以算作是有教养的文明表现。节制克俭也没有什么不好,它可以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应当珍惜什么。这些美德,应当成为社会全体成员信奉和遵守的准则,尤其是统治集团的成员,更应成为表率。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而且也因为他们手中握有可以使人头脑膨胀的权力。
中孚(兑下巽上)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九二: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九五:有争挛如。无咎。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赏析】
专讲礼仪,以内心虔诚为中心,依次讲了丧礼、宴礼、军礼和祭礼。虽然这些还不是全部礼义,但可见周代礼仪繁多复杂之一斑。不妨说,古人的生活方式是普遍仪式化了的,各种礼仪都为某一特殊目的而设,礼仪活动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表面上看,礼仪奢华繁琐,但在更深层次上,它是一种人类寻求意义的活动。这道理很显豁,因为人不仅在物质的、肉体的层面上存在,同时也通过语言、仪式、艺术、宗教而在诗意的意义层面上存在。现代人似乎免去了众多“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