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archOftheLostSelf赵莉娟
ZhaoLijuan【内容摘要】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德米安》一书讲述了主人公辛克莱的成长与自我探寻之路。作者透过主人公在黑暗与光明两个不同世界的尝试向读者展示了人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里对自我与灵魂的叩问和探寻过程,在梦幻与现实的交织中,找到了作者与主人公之间的自我同一性。
【关键词】自我;迷失;黑暗世界;光明世界
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1962)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黑塞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反对相互残杀的战争,导致他在祖国的报刊上被宣布为叛徒,加上家庭的变故,几乎使他精神崩溃。他深感在这个追名逐利,道德沦丧的社会,人们不仅迷失了自我,而且找不到通向自我的心灵之路。正如黑塞在他的作品中所言“我们对今天的时代和欧洲提出批判,欧洲绞尽脑汁制造出人类史上强大的新型武器,思想上却堕入了深不见底,触目惊心的空虚。欧洲征服了世界,却因此丧失了灵魂”。因此,探索通向自我之路,平和内心的碰撞和力量,最终实现超然物外般的精神顿悟成了黑塞一生思考的主题。
一、自我的发掘与找寻
《德米安》出版于1919年,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与反响。作品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讲述了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出生于光明世界的懵懂少年辛克莱利用一次偶然机会,编造了一个谎言,并把自己说成是故事的主角,从而使自己掉入了绝望的沼泽地,内心深受恐惧的折磨,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他一次次的妥协退让,反而使自己越陷越深。少年辛克莱无法摆脱像幽灵一样无时无刻不控制着他的煞星克罗默,正当他处于内心极度的恐惧、绝望、无助、彷徨的时候,一个名叫德米安的男孩出现了,他将辛克莱带出了痛苦的沼泽地。辛克莱从此开始走向了孤独的寻找自我的征程,德米安成了他生活中的引路人。
小说一开始就设立了多重矛盾:光明世界与黑暗世界、懦弱与勇敢、该隐与亚伯。少年辛克莱出身并成长于中产阶级家庭,这个家庭属于光明世界,是一个充满温情、井然有序的世界。但是这个貌似祥和的光明世界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来说却是一个封闭、狭小、冷漠的零度空间,是一个不与外界相通的无菌实验室,让人无法自由呼吸。另一个是与之相对的黑暗世界,是血腥、暴力、野蛮的劳工和仆人生活的世界,是处于社会下层人的邪恶混乱世界。辛克莱发现这个黑暗世界正向他慢慢渗透。正如他家的女仆莉娜,在傍晚时分唱祷歌时,双手平摊在围裙上的状况是两个不同的虚拟空间,在这一刻她属于光明世界。但在祷歌结束后,她又和邻居对骂,讲无头侏儒的的故事,此刻又属于人性复返的另外一个世界。而辛克莱也是如此,即成长于光明世界,又无时无刻不与黑暗世界相联系,为控制着他的煞星偷窃,听任他的摆布。但是这个世界并非完全是充满邪恶的,它也有积极的一面,那是属于勇敢者,挑战者的世界。软弱地他无法超越自我,无法穿越黑暗世界。少年辛克莱的软弱导致他迷失了自我。他错误地认为两个世界是极端对立的,是无法相通的。正如科林·威尔逊所言:“走向黑暗世界不一定意味着邪恶,也许那正是勇猛和智慧的必要表达。”德米安是一个象征,是作者歌颂和表现的人物,他的身上折射着黑塞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是辛克莱寻找自我征途上的引路人,在辛克莱面临艰难抉择时德米安都会以不同的身份出现,使他摆脱困境。例如在他离家上学时学业荒废,面临被学校开除的境地。这时他遇到了像但丁《神曲》中天堂的引路人贝阿特丽采一样的女孩贝雅特里斯,把他那怯懦的灵魂从他体内深处召唤了出来,并带出了心灵的沼泽地,成为他生活的引路人。他心仪的女孩贝雅特里斯也是德米安的象征。他为自己心仪的女孩画像,不经意间画出的却是一张德米安的脸。如文中描述“我望着挂在窗边的那幅画,画的颜色褪得厉害。然而那双眼睛依然在闪着光,那是德米安的眼神。或是我内心的那个人。那个无所不知的人”。此时德米安已成为他的一部分,成为他心底的呼唤,他的灵魂。如维之所言“支撑人格的因素只能是灵魂或精神,那么自我的人格变化实践也就是自我精神的变化”。
小说多次写辛克莱的梦,梦中的德米安,徽章、女人。梦是一个象征,象征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小说前部分“我又梦见自己惨遭粗暴虐待,然后这次跪在我身上的竟不是克罗默。
而是德米安”。“我梦见德米安和那枚徽章。德米安将徽章拿在手中,徽章的形状不断改变,忽地微小颓败,忽地庞大逼人,色彩缤纷,然而德米安告诉我,那依旧是同一个徽章。后来他逼着我吃下了徽章。吞下去之后,我毛骨悚然地发现,腹中的徽章竟活了。将我填得满满,然后开始从内部撕扯我。”梦境与现实的界限很模糊,无法确定什么是梦境,什么是现实,既是梦境又是现实,梦境与现实彼此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