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空间·边缘·对话> 第26章 试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对真诚人性的探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试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对真诚人性的探寻(1 / 3)

AnalyzingHolden\"ssearchforSincerehumanityinTheCatcherintheRye

俞泉

YuQuan

【内容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中学生霍尔顿在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后,由于害怕父母的责备而浪迹于纽约三天两夜的经历和感受,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青年所共有的孤独、苦闷、彷徨和对现实的愤懑之情。本文试通过分析处于人生交叉路口的霍尔顿对真诚人性的探寻,加深对霍尔顿对成长困惑的理解。

【关键词】霍尔顿;真诚人性;探寻;成长

霍尔顿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他空虚,苦闷,彷徨,抑郁;抽烟,酗酒,荒废学业,满嘴粗话还搞女人。他的内心世界经历着种种冲突与矛盾,作为一名中学生,他无法面对成人世界的虚伪和无情,对成长充满了恐惧,希望天真无瑕的孩子们保留特有的善良和纯洁,抵挡虚伪的成人世界的侵蚀。本文试通过分析处于人生交叉路口的霍尔顿对真诚人性的探寻,加深对霍尔顿对成长的困惑的理解。

一、在学校对真诚人性的探寻

作为一名学生,霍尔顿感觉到他被一群“假模假式”的人包围着,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是势利的伪君子,而同学们不是太放肆就是太愚蠢。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他抱怨“:这确实是个阴森森的学校,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它。”“在潘西也像在别的学校一样,压根儿没栽培什么人才。而且在那里我也未见到任何优秀的,有头脑的人。”而他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师后来发现可能是个搞同性恋的,而这位老师对他说“: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的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原为某种事业卑贱的活着。”老师的谆谆教导是一条渗透着浓厚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处事信条,这令霍尔顿异常反感。而这里的学生“一天到晚干的都是谈女人、酒和性;再说人人还在搞下流的小集团……”他们的代表便是霍尔顿的室友斯特拉德莱塔,这个外表美丽的杰出的潘西英雄是他的环境的典型产物,这个环境注重的只是表面的荣耀,他诱人的面罩却掩盖着一种使霍尔顿忍无可忍的肮脏人格。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霍尔顿不能找到可贵的精神寄托或崇高理想,在他周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所珍视的价值也无栖身之地,这里只有虚伪。他孤独,消极,他不愿意像大部分人那样卑贱的活着,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他对一切无所谓的态度表面是颓废、沉沦,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的最无情的揭露和抗议。“我离开爱尔敦希尔斯最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的四周围全都是伪君子,就是那么回事,到处都是他妈的伪君子。”霍尔顿跟他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完全不能适应这种环境。他拒绝接受学校和成人世界的各种准则和规范,对整个教育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控诉“:要你干的就是读书,求学问,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账凯迪拉克。遇到橄榄球队比赛输了的时候,你还得装出挺在乎的样子,你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再说人人还在搞下流的小集团。”像斯特拉德莱塔这样的人可以毫不费力地适应这个制度,霍尔顿则成了另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深重的讽刺。

二、在社会对真诚人性的探寻

离开学校后,霍尔顿独自来到纽约。而在纽约,社会的腐败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示,他也因此而经历了更强烈的痛苦和失望。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空前繁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而来的是人们传统价值观的崩溃。人们整日疲于奔命追求物质享受而无暇顾及自己的精神生活,逐渐丧失了自我。一部分人对现实不满看透了社会的虚伪、庸俗、丑陋,但是又缺乏抵抗的勇气,只能保持沉默。这一时期的年轻人被称为“迷惘的一代”,而通常,10多岁的青少年都被认为是处于困惑的,自我矛盾的状态。霍尔顿的人物性格是美国当时这类青少年性格的典型代表。主人公名字中的Holden清楚地表明他很难融入他眼中庸俗的社会中。他悲哀地发现,在这样一个拜金主义的社会中,与人之间的真诚接触与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要么太自私,要么太愚钝,对相互间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根本不感兴趣。这个社会的特征就是“假模假式”,虚伪与欺骗的无处不在。他也意识到许多套话的欺骗性,如“再好没有”、“祝你运气好”、“见到你真高兴”等等。而“你要是想在这世界上活下去,就得说这类话”。与其他青少年一样,霍尔顿讨厌这个浮华而虚假的社会,它表面的繁荣背后是人们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丧失。这个社会中人与人间的温暖已被对物的热烈追求所取代,连读书也只是为了“将来可以买辆混账的凯迪拉克”。情感枯竭、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现实必然引起像霍尔顿这样的精神探索者的厌恶与反感。

作为一个由儿童步入成年,由学校走入社会的阶段的青年,真诚善良的霍尔顿在他成长的道路上遇到的不是充满阳光的清新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