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ingPigeonofJerusalem:——LostHomesteadBelief
陈召荣
ChenZhaorong
【内容摘要】灾难汇聚的圣城生活,焦虑的犹太人把失落的灵魂寄寓在扭曲的乡土眷恋中,像幽灵困在空洞的墓穴透不过气来。以色列作家梅厄·沙莱夫的近作《耶路撒冷之鸽》强烈地投射出这样一种不堪文化负重的群体在现实生存中痛苦的呻吟和回归家园后失落的情绪。小说涉及了犹太人的传统习俗,但它关注的不是宗教信仰的律法仪规,而是《圣经》传统原生的家园文化的现代变迁以及“家”的拥有能否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快乐?笔者依据作品的人物、家庭和族群关系以期厘清其间的得与失,并进行简略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耶路撒冷之鸽》;圣城;家园信仰;精神集中营梅厄·沙莱夫(MeirShalev),1948年生于以色列,长在基布兹,后来在希伯来大学攻读心理学专业。成名作《蓝山》(1988年ARussianNovel直译“俄罗斯人的浪漫曲”)有“移民史诗”之称,接着凭借《以扫》和《沙漠中的人》等作品跻身于以色列最有名的小说家行列。评论家谢克德给作家定位于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大量的第二手传说与奇闻逸事来推进情节发展,使泪与笑奇妙地浑然一体,随意使用奇异和反差强烈的素材,在两性关系上着眼于部落而不是个人”。他的书曾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以色列、荷兰和德国均是畅销书,并曾荣获以色列总理奖,意大利的Chiavari奖,以色列的wizo奖。《耶路撒冷之鸽》获以色列的文学最高荣誉的Brenner奖。
一
《耶路撒冷之鸽》的取材无疑属于传统的爱情故事,由于作家深厚而丰富的希伯来文化积淀和耶路撒冷现实生活的体验,再加上他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独特的思考审视,因此读者世界文学研究从传奇而神秘的情节吸引中,得到的却远不是两代人的爱的观念差异那般简单的思想。作品按复线双视点展开间隔半个世纪的以色列本土生活:一是驯鸽员“孩子”和拉亚两人心有灵犀却终为战争所毁的爱情故事,向前续接上一代驯鸽人劳费尔和米里亚姆间的暗恋;一是耶尔寻找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精神家园的寻找与重建的隐喻,与此相类似的人物行为还有耶尔母亲拉亚的晚年和耶尔情人蒂拉尔离婚后的精神家园重建。两个乍看上去完全没有关联的故事穿梭交织展开叙述,但是耶尔显然熟知“孩子”的故事,直到最后两条线索在故事的高氵朝时交汇——男孩临死的时刻,他拖着千疮百孔的身体为了坚守与女孩分手时的约定和承诺,祈求身边的死神给他点时间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以积聚着全部生命的力量派出了最后一只信鸽。一只鸽子裹挟着风声,破空呼啸而来,带着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穿越战争的炮火硝烟,飞向他深深爱慕的女孩,它带出了一个人类信鸽史和情爱史的奇迹般交叉。在令人浑身战栗的感动之后,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耶尔正是“男孩”与拉亚的儿子——一个在死亡中诞生的生命。
梅厄·沙莱夫的语言吸收了希伯来书面语的华丽而又兼具阿里茨以色列泥土的气息,《纽约时报》评论作者具有“非同寻常的刻画人物性格和形象的语言”,给我们带来极为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为爱的世界留下了冗长的回声。这个读着有点悲伤的故事,却在悲剧之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对爱的浪漫幻想与无限敬慕。因为爱,他在世的最后一件事,是给她一个孩子;为了爱,她毫不犹豫地把他的礼物注入自己体内。我们不能够想象,在男孩消失之后的人生里,女孩是以怎么样的心情凝望这个爱的结晶,怎么样在后来丈夫的视线中掩饰心中的落寞与思念。战火粉碎了原有的生活,而那生命体酷肖的遗传却无法割断年少时的缠绵与真诚,那是属于女孩一生的纪念,也是小说从开篇到高氵朝多次描绘的场景:
忽然,战士们在那座地狱的上空看见了一只鸽子。在滚滚硝烟和漫天尘埃中,这只鸽子起飞了,越飞越高。飞越了呻吟和叫喊,飞越了寒冷空气里霰弹的低语,飞越了子弹划出的那些看不见的弧线,飞越了爆炸的手榴弹、轰鸣的步枪和猛烈的大炮。
那是一只看起来很普通的鸽子:蓝灰色的羽毛,猩红色的爪子,翅膀上镶嵌着两条犹如祈祷者披肩一般的深色纹路。她和其他一千只同伴都没什么区别,和任何一只鸽子都很相似。只有专家的耳朵才能听出那对翅膀拍动的力度要比一般鸽子强一倍;只有专家的眼睛才能看出这只鸟胸腔的宽厚,或是她延伸至头上的浅色羽毛的特征。只有热爱鸽子的人的心才能明白这样一只鸟内在的渴望,她的行程和她锻造的力量。但她的眼睛已经瞎了,耳朵已经聋了,心已经空了,静止了。只有她——那只鸽子还渴望着回家,那也是她最后的愿望。
向上!……向上!高高地、远远地……接着是家的方向。这一场景内含三个主题要素:耶路撒冷、战争和爱情。同时又都聚集于信鸽身上——为战争通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