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胡雪岩官商智慧全集> 第20章名舍财去人得安乐(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章名舍财去人得安乐(1)(2 / 3)

让他赶紧下手。不久,已经全然掌握贼情的赵广汉四面出击,每击必中,长安盗贼被肃之一空了。

赵广汉之所以能够成功的诛杀盗贼,就在于他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了盗贼的底细,所以能够每击必中;而胡雪岩之所以惨败,就在于他没有了解当时国际上生丝销售的价位和其他情况,只是意气用事的囤积了大量的丝所致。由此可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在变幻莫测的生意场中,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注意调查研究基本情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金钱诱惑:再精巧的算盘,也有算错的时候

常言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不可否认,胡雪岩是个聪明人,可是在替清政府跟洋人借钱的时候,他这个聪明人却干了一件糊涂事。

一个人发展越顺的时候,越应该小心。人一顺了,嫉妒的人就多了,想要找茬的人也就多了,稍微不小心,就有可能落下把柄在别人的手里。可是,也因为发展太顺了,人们常常会掉以轻心,觉得世间就只有自己聪明,只有自己的如意算盘能够打得响。所以,在顺的时候,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栽大跟头,越是艺高的人,就越容易酿成大祸。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在与洋人的战争中一次又一次的失利。眼见这样的失败局面,朝廷不知加强自己的军事训练,强化自己的力量,反而采取了妥协的政策,希望“息事宁人”。可是,就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使得洋人狮子大开口,索要的赔款越来越多。

面对巨额的赔款,清政府就是倾尽国库也拿不出来。于是,朝廷将筹集赔款的任务交给了胡雪岩,由他作为清廷的总代理,跟洋人的银行借贷银子。这个时候,如果胡雪岩以阜康老板的身份,跟洋人银行的代理人葛德利要红包、要回扣,那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可是,此时胡雪岩的身份是大清朝钦封御授的上海转运局委员的身份,由朝廷出据,跟洋人借款。如果这个时候再拿回扣,就等于是贪污受贿,罪名可就大了。承担着这样的大任,胡雪岩却没有经住利益的诱惑。他想,自己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别人都没能将他怎么样,这一次,更不会出什么事情的。况且,银子就在眼皮子底下,如果不赚,也对不起自己啊。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与洋人拟定利息是四厘,可是跟朝廷申报的却是一分三。剩下的九厘,胡雪岩和葛德利对分,各得四厘五。

如果不是在这件举国瞩目的事情上,胡雪岩可能也不会出什么纰漏。可是偏偏在大家都集中精力关注的地方,他动了这么一个歪脑筋,所以很快地,关于胡雪岩吃回扣的消息传了出来,那些平时就很看不惯他的人,终于找到了证据,抓住了话柄,将他上报了朝廷。朝廷很快将胡雪岩停职查办,阜康钱庄也因此倒闭了。

古今中外,耍小聪明误事的、甚至丢掉性命的人比比皆是。

清代明臣和珅有才至极,否则若是无才,他何以由一名当差的升为户部郎兼军机大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固然,献媚逢迎是其才之“专长”,但诚如鲁迅所说:“帮闲也得有才。”和珅在狱中作的诗,即可作证。

和珅为官,弄权耍奸,朝野骂声不绝。故而当他的靠山(即诗中的“九重仁”)乾隆帝死后不久,就被新皇帝嘉庆宣布20条罪状,令其自裁。抄没家产约值八亿两,等于朝廷一年收入。这“八亿两”乃种种祸国殃民、巧言令色的诸般“前事”的积累和“物化”。因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到头来“八亿两”还不是入了国库?“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总结得何等正确。恋生惧死,人之常情,和珅“伤感”于“前事”,他身陷囹圄之际,最终才明白是他的那种以权谋私的“才”,“误了自身,罪有应得,没啥冤枉”。

观古可以鉴今。到头来感伤嗟叹,恨“才”“误”身,那份欲说还休的复杂心绪,是何等的悲哀与无奈。

天赋聪明,你就拥有了令人欣羡和成功的资本,但聪明也应审慎用之,聪明用于邪则误入歧途,机关算尽也会必有一失,有才是好事,但也别“身死因才误”。常人都知道应该稳妥慎重的时候,胡雪岩没有那么做,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人说艺高人胆大,聪明的人经常会低估别人的能力,等到自己跌了跟头的时候,才开始后悔。这正如胡雪岩所说的:“再精巧的算盘,也有打错的时候。”所以,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一定不能以为自己聪明,就对什么事情都掉以轻心,或者把聪明用在不该用的地方。

灾难常常是在我们最不经意的时候来临的,所以做事情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机关算尽,到头来承担恶果的却是自己。

放弃钱庄分号: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拿得起是一种能力,而放得下则是一种勇气和魄力。在生意场上,每做一笔生意的时候,都会有风险:利益和风险共存。没有一个人能够百战不败,但是能接受失败并且在失败之后重新站起,就是一种能力了。

因此,在商界的人都需要有这样的心理素质,能够赢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输了,那么也要保持自己洒脱的风度。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