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胡雪岩官商智慧全集> 第4章琢磨规则,创造规则(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琢磨规则,创造规则(4)(1 / 3)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心理也会有一本经,有难以割舍的东西。像嵇鹤龄这种恃才傲物的名士,除了有一种顽固的心理定势,还有一种精神机制。胡雪岩就是抓住了嵇鹤龄的弱点,一步步解除他心理的防御。先是“以礼相待”,接着“施以恩惠”,最终“得士之助”。

安抚工作完成后,胡雪岩认为王有龄的处置不恰当。他看清楚了他们三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很好地把握好厉害、舍取、而且做得恰到好处。这也为他日后不断成长做好了铺垫。

从表面上看胡雪岩为王有龄排忧解难,实质上他也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新的合伙人,为自己建了一个新的合作关系。同时,也帮助他提升了智力、判断力和洞察力,更增强了他把握商机的能力。

失去王有龄,另寻左宗棠:善用困难,化“危”为“机”

做生意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危机。所谓的危机本身就包括了两个含义:危,即是风险,一不小心就要栽跟头;机,就是机遇,从中能够获得一些受益。只是很多人是把危险的分量远远放在了机遇之上,而对于那些聪明商人而言,他们则善于化为化危为机,把每一次的事故当做是自己事业的跳板,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事业日渐兴隆之际,一个突发事件几乎将他逼入绝境,那就是太平军攻入了杭州,王有龄被围困。当时胡雪岩的生意基础如最大的钱庄、当铺、胡庆余堂药店以及家眷都在杭州,现在他的生意几乎都中断了。而且他也是借着王有龄这个依靠而发展起来的,现在他不仅失去了这个靠山,还为在城里的亲人而忧心如焚。另外,由于平日胡雪岩生意做得旺,难免遭人嫉恨,这时战乱之中就谣言四起,或者说他手中有大笔王有龄生前给他营运的私财,或者说他以为遭太平军围困的杭州购米为名骗走公款滞留上海,甚至有人谋划向朝廷告他骗走浙江购米公款,导致杭州失守……

当时的胡雪岩可谓百口莫辩,但是他冷静地分析了这些谣言的来源和目的,认为留在杭州城里的很多人现在其实已经在帮助太平军做事了,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要引诱胡雪岩回杭州处理生意上的事情。因此只要他不做正面回应,那么这些人就会自觉无趣。更为高明的一招是:那些人说他导致杭州失守,而他却亲自出面向闽浙总督衙门上报,说是这些陷在杭州城里的人实际上是留作内应,以便日后相机策应官军。这一招是为了治这些散布流言的人:如果他们依然如故,那么他可以随时将这一纸公文交给此时占据杭州的太平军,说他们勾结官军,这些人无疑会受到太平军的责罚。

另外,胡雪岩还有本来用来留作军需的一万石大米,因为杭州被攻陷而无法运输到城内,只能转运到宁波用来赈济灾民,胡雪岩许诺说,如果杭州收复,他将立即把大米运往杭州。如此一来诬陷他骗取公款的谣言也可以不攻自破。事实上,杭州被官军收复后,他不仅立即将一万石大米运至杭州,而且直接向带兵收复杭州的将领办理了交割手续,这为他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另一位更大的靠山——左宗棠,因为左宗棠的信任,胡雪岩才得到了红顶子,将商人做到了极致。这次危机,变成了胡雪岩日后重新崛起,将事业做得更大更远的一个机会。 在一个商人的眼里,应该能在每一件事情上看出商机,即使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危机。常人在危机面前畏缩不前,而如果你独独能够安然度过,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但是如果能像胡雪岩那样,把原本看似无路可走的棋不仅走活而且还赢回来,为自己创造机会,才是更为难得的。在英国就发生了这样的一则趣闻。

一位中年妇女声泪俱下,面对法官,严词指责丈夫有了外遇,要求和丈夫离婚。她对法官控诉了自己的丈夫,指责他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去运动场与那“第三者”见面。法官问这位中年妇女:“你丈夫的‘第三者’是谁?”她大声地回答:“‘第三者’就是臭名远扬、家喻户晓的足球。”

面对这种情况,法官啼笑皆非,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劝这位中年妇女说:“足球不是人,你要告也只能去控告生产足球的厂家。”不料,这位中年妇女果真向法院控告了一年可生产20万只足球的足球厂。

更让人意不想到的却是这家被人控告到法庭上的足球厂,他们在接到法院的传票后,不怒反喜,竟十分爽快地出庭,并主动提出愿意出资10万英镑作为这位中年妇女的孤独赔偿费。这位太太喜出望外、破涕为笑,在法庭上大获全胜。

大家知道,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祥地,国人对足球的酷爱几乎达到了发狂的地步,这场因足球而引起的官司自然在全英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各个新闻媒体纷纷出动,做了大量的报道。头脑精明的厂长,敏锐地利用了一次非常糟糕的事件大做文章,没花一分钱的广告费,却让他和他的足球厂名声大振。

这位足球厂厂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位太太与其丈夫闹离婚,正说明我们厂生产的足球魅力之大,并且她的上诉为我厂做了一次绝妙的广告。”后来,这家足球厂的产品销量因此直线上升,成为同行中的“领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