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认为,决策的本质是选择,任何选择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相貌、身材、年龄、身份、地位、财富、权力、性格等,均是影响因素。并非每一对男女,都可以获得融洽协调的境界,如何觅得一个合适的对象,需要人类启动智慧的钥匙。
的确,择偶决策是项复杂的工程,难度很大,风险很大。每个人都会试图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成功率。由此,产生了管理学和经济学。深谋远虑的决策科学,试图减轻决策的痛苦,提高决策的正确性。理性的经济学,也在试图降低决策成本,提高决策的成本效益比……千百万年积累的择偶智慧,善于运用的人,事半功倍;懵懂的人,仍在重复历史的错误。
择偶决策,是理性和感性的完美融合。
《巴黎圣母院》和信息不对称:
爬树摘果,还是试错挖井?
表面现象,往往是骗人的。
看上去腰缠万贯,可能负债累累;看上去才华横溢,可能是酒囊饭袋;看上去清新单纯,可能藏污纳垢;看上去忠厚老实,可能阴险歹毒;看上去身体康健,可能病入膏肓;看上去正义凛然,可能邪心滋生;看上去时髦前卫,可能井底之蛙;看上去貌不惊人,可能犹龙若虎;看上去土得掉渣,可能留洋多年;看上去一贫如洗,可能身家亿万……
信息不对称,在经济学中,就是交易双方信息占有程度不同,买家不了解产品信息,商家却了如指掌。价值50元,开价500元,卖你250元,你还以为自己很会讲价。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交易和契约行为,均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才有专家和内行……情感世界的信息不对称,不仅会竹篮打水,甚至人财两空。
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居住着一主一仆,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和钟楼怪人卡西莫多。道貌岸然的克洛德,对街头卖艺的吉卜赛女郎动了淫念,指使钟楼怪人夜间劫持,没想到被英俊的卫队长弗比斯救出。美丽的姑娘,爱上了弗比斯,阴险的克洛德,趁二人幽会之际刺伤弗比斯,并嫁祸给她。可怜的姑娘,被判处死刑,风流的卫队长,置若罔闻,临刑之际,钟楼怪人出手相救……
人类决策,一定是在信息不对称中作出的,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至少存在三个信息不对称:
一是吉卜赛女郎和卫队长。善良的吉卜赛女郎,没认识到他的卑鄙自私,深深地爱着这个浪荡子,他却为了公主的陪嫁和领地,眼睁睁看着她被送上绞刑架;
二是钟楼怪人和副主教。钟楼怪人被他抚养成人,却没有认识到其伪善面具下的丑陋、邪恶和狠毒,还为他去劫持吉卜赛姑娘;
三是钟楼怪人和吉卜赛女郎。不谙世事的卡西莫多,不懂得青春少女的爱情偏好,虽然抱着她殉情,却也没有得到姑娘的爱情。
为了避免成为第二个吉卜赛姑娘或钟楼怪人,人们建立了相遇、相识、相知、相爱、携手白头的恋爱过程,并征求父母亲朋意见。然而,信息是可以伪装的,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人们也在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像上市公司一样,进行信息披露:
男人,用英雄救美披露护花能力,用山盟海誓和落寞眼神,披露专一情感,用法国大餐和美元大钞点雪茄,披露增值潜力和社会能力,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是大款、领导或博士……女人,也并不示弱,用肢体语言和暧昧眼神,披露柔情蜜意,用温柔体贴和勤俭贤惠,披露女性温柔和持家能力,用挺胸提臀披露生殖能力,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傲人三围。
屡屡被骗之后,发现信息披露不靠谱,总在错误时间,买到错误“股票”,人财两空还以为是爱情犯的错,于是决定亲自调查研究。这时,又面临另一个问题——爬树摘果会带来巨大的机会成本!
爬上A树,发现上面的果子并非所爱,这时,可以选择忍耐一生,也可以退下来重新选择。但B树已经被别人占据了,剩下的树,不是有窟窿洞,就是被别人占据了。想回头时,A树也被乘虚而入了,于是没有一棵树可以栖息……爬得越高,观望越久,机会成本就越高。当然,如果腿够长,也可以脚踩两棵树,但心力成本绝不会低,还要承担“既失去A树,又失去B树”的风险。
不爬树,就无法知道果实的味道。爬第一棵树就满意的概率太低了,前面的所有失败,就属于“试错”。但是,苦短人生,不可能将所有果子逐一试验,况且,频繁变换伴侣,只能带来伤害,终其一生也无法知道哪个更适合自己,因此,试错并非随性而为的借口,“挖井理论”更适合人类择偶:
挖井,更强调方向,方向不正确,再多试错都是徒劳的。
挖井,更强调智慧,不懂分析,总是南辕北辙,见微知著,很快就能试错成功;
挖井,更强调毅力,如果每次挖几米就放弃,遇到石头就掉头,那么永远也挖不到水;
挖井,要懂得“及时止蚀”。如果发现出水概率是零,就要及时另选新井。不能因为已经挖了几米就留恋不舍,就像你不能因为和混蛋睡觉了就嫁给混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