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Ⅰ> 第20章 韩愈:适者生存的大赢家(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章 韩愈:适者生存的大赢家(3)(1 / 3)

原来,吴元济的老爸吴少阳在做淮西节度使的时候勾结河北诸镇,野心勃勃,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宪宗元和九年,吴少阳嗝屁了,他的儿子封锁消息,拒不发丧,并伪造他老爸的上书表,说只是病了,让他来继承老爸的职位,朝廷自然不同意。吴元济怀恨在心,就派了一支部队把焚舞阳和叶县给烧了,然后又攻掠了鲁山、襄城、阳翟。这个搅屎棍如此猖獗,唐宪宗岂能不发火,于是发兵讨伐,但唐军行动并不顺利。

其实,这个时候还有其他地方节度使在暗中勾结吴元济,这也是吴元济如此猖獗的原因之一。仅在河北的藩镇中,就有成德的王承宗、淄青的李师道与他勾结,这两个人唯恐天下不乱,竟然出面为吴元济向朝廷请赦。唐宪宗没同意,李师道心想,你不同意我就跟你玩阴的,看谁厉害。李师道便遣人伪装成盗贼,焚烧了河阴粮食,企图破坏唐军的军需供应;又派刺客入京刺杀了主战派武元衡,砍伤了裴度。

由于裴度跟韩愈的关系密切,于是他任命韩愈为行军司马。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韩愈不是一个文官吗?这次怎么带起兵来了?前面不是说了李师道又是烧粮食,又是搞暗杀活动吗?这一用意很简单,就是要打击主战派。这个时候,朝廷就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主战,另一种就是求和谈判。

在这个节骨眼上,韩愈出手了,他写了一道奏章,名为《论淮西事宜状》。这道奏章可谓是一篇详细的军事战略分析报告,连怎么打都说得一清二楚。韩愈首先开宗明义地向唐宪宗阐明“所未可知者,在陛下断与不断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简单的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不是吴元济那小子有多厉害,重要的是皇上您讨伐叛军的决心。韩愈这是在给唐宪宗打气,告诉他一定要下定决心不动摇,应该速战速决,快刀斩乱麻般地消灭叛军。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韩愈给出了以下具体方案:

⑴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之前朝廷军队讨伐失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战线过长,使得原本厉害的朝廷军队力量分散了。

⑵掌握快速准确的作战信息,发动当地的民众,和朝廷军队共同打击叛军。毕竟朝廷军队是孤军深入,对当地的各种情况不熟悉。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⑶采用柔和战术,瓦解叛军。朝廷应该下旨大肆宣扬这次剿灭叛军只针对吴元济那小子,本来朝廷是打算将节度使的职位交给他的,谁知他竟然蓄意谋反,而朝廷是正义之师,于情于理都应该教训他。同时告诫那些他的同伙,别跟着这小子胡闹,否则吃亏的是你们自己。

⑷严惩带头闹事的,所谓擒贼先擒王,枪打出头鸟。对于一干不可一世的人渣,就应该先狠狠打击为首的人,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如果为首的被收拾了,其他的凑热闹的还怎么瞎起哄?

韩愈的这道奏折,对当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分析相当到位,难怪乎林云铭在《韩文起》中这样评价韩愈,称赞他“可谓料敌如神,非文士纸上谈兵套语”。所以,这也难怪朝廷要任命韩愈为行军司马,参与这次剿灭叛军的军事行动了。那么,韩愈这次出击的战果如何?朝廷这次出击大获全胜,韩愈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呢?我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三点:

⑴协调裴度军事行动,避免了内部不和。这个任务不是谁都能完成的,但韩愈完成得很好。具体来说,在唐宪宗最初下令讨伐叛军的时候,其实不是任命裴度的,而是一个叫韩弘的人,此人在中原地区很有威望,并且也深受朝廷信任,不仅如此,他还是当朝宰相。唐宪宗曾任命他为淮西行营兵马都统,负责讨伐叛军的军政事务,只是由于各种原因,韩弘的战果不利。现在,唐宪宗又派了裴度做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跟韩弘的职责差不多。这样一来,就涉及到怎么协调裴度与韩弘两人的关系,以及怎么分工,怎么协调军事行动等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韩愈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便亲自去了汴州跟韩弘见面,讲明其中的利害关系,希望他能配合好裴度的整体军事行动。韩弘听取了韩愈的意见了吗?答案是听取了的。皇甫湜在《韩文公神道碑》里说韩弘是“悦用命”(即“出关趋汴,说都统弘,弘悦用命”)。实际上,裴度本人也很担心他跟韩弘的关系处理不好,但经过韩愈的出马,妥善地解决了此事。可见,韩愈不是那种光说不练、假把式的文人,他绝对是能说也能做的超级人才。可以说,韩愈这次行动所起到的作用足令人睁大眼睛、张大嘴巴地惊喜。因为他的出马,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而且增强了凝聚力,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加强。

⑵韩愈能对军事情报快速准确的获取,并即刻提出作战方案。韩愈得知蔡州城内守备空虚,提出利用精兵奇袭蔡州的军事行动建议。但裴度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同意。不知道是不是哪根经扭转过来,没过多久又同意了,只是没有让韩愈去做,而是让大将李愬去实施。因为,李愬后来也提出奇袭蔡州城。李愬这个人很不简单,他是唐宪宗时期有名的军事将领,史料记载此人有韬略、善骑射。一个是有名的军事将领,一个是行军司马,两人获取的军事情报竟然是一样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