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5年的时候,某一款鉴宝节目就有了个纰漏。
这期节目出现了一幅吴作人的《牧牛图》。
吴作人是谁?
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位领军人物。
这副《牧牛图》在节目中被专家们现场鉴定为真迹,估价为25万元。
但是后来,吴作人妻子,画家曲赫东、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法人代表,以及吴作人的女婿全部都认定这一副画是伪作。
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画鉴定家曾经透露过。
也有一档鉴宝栏目中,在07年曾经聘请过一批南京著名书画专家担当评委。
在节目中,有一幅署名郑板桥的竹子画,有大约8平方尺,可谓是尺幅巨大,所以专家团给估价500万元。
但是实际上,这幅画却是赝品,而且还属于高仿级别,非专业鉴定的大师根本无法认清它的增加。
这位书画鉴定家还透露。
其实这幅郑板桥的竹画,就是现场评委中某位南京书画专家的。
这副画是他以极低的价钱从别的城市买来的,而且在自己买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是赝品。
不知他通过什么手段,把这副画给搞到这档子节目中,而且还当着亿万电视观众,把赝品鉴定为真迹。
其实这的的确确是郑板桥的真迹,这幅画的市场价格也仅300万元上下,这位专家居然还敢标价500万!
据另外一名参加过某收藏节目录制的专家揭露。
场上的持宝人不少是组织者找来的演员,所有的藏品都是组织者事先安排好的,甚至有些持宝人对收藏根本不懂,纯属背台词儿,只是靠他们出色的表演天分蒙骗了电视机前不知情的观众。
这些事情并非笔者杜撰。
还有一些事情是网友透露出来的:
有位江苏的朋友,他拿着一件经过数位当地专家鉴定的藏品上节目。
这是一件瓷器。
是祖上传下来的,他家原本就是富商,这些玩意是经人代代相传保管下来的,价值少说也在百万以上。
结果上了节目组被人说成一文不值的赝品。
你们以为这就结束了?
没有。
这位朋友下了节目之后,被一位节目组的专家给留了下来。
对方出价两万,准备买下他这件藏品。
开玩笑,常在古玩这行当打滚的人哪个不精的跟猴一样?
如果他手里的瓷器真的是赝品,别说两万,就是两千也不值。对方敢花两万买,要么是脑子坏掉了,要么就是其中有蹊跷。
这个朋友留了个心眼,专门去了一趟研究所,用碳14一鉴定,结果研究所给出这件瓷器的的确确是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这意味着什么?
这些专家利用自己的身份,给普通的收藏者们造成一种假象,自己就是权威,自己说的就是对的。他说你这件古玩是假的,就是假的。他说你这件古玩是真的,那就是真的。
这和普通人卖古玩是一个道理。
先把你这件物品给贬的一文不值,然后再趁机把价格压低。
但这些人是专家。
被他们点评过的古玩,就算是真的,也变的一文不值起来。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杨浩才不想掺和这档子浑水。
当然,这些黑幕曝光的时间都在11年之后了,而现在才09年,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古玩这行的基本上都心里有数,对这一类鉴宝节目有些抵触。
“老弟,我知道你担心什么。老孙确实是病的不轻,节目组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你上去之后不正好能够整治一下这种歪风邪气么?”陈达才笑着说道。
“我可没有那么多闲工夫。”杨浩瘪了瘪嘴。
“放心,这节目组是把所有的节目提前录制好,然后再在预定的时间放出来。今天就差这最后一期了,实在是找不到人了。你只要去顶个数就可以了,有什么不懂,老苏教你。”
“那成,老哥这事情我看在您面子上就答应了。”杨浩无奈,只有点了点头。
挂了电话,杨浩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谁啊?”郑胖子问道。
“陈达才,他说电视台有个鉴宝缺了位专家,让我顶个位置。”杨浩笑了笑。把手机放回兜里,杨浩望向罗正。“罗市长,今天的事情到此就结束了。你回去吧,我马上就去合肥了。”
“杨先生,要不然我给您找辆车。”罗正一阵点头哈腰。“要不我送您一截。”
当官的就是就当官的。
郑胖子努了努嘴。
罗正前一句话说完,明显看见杨浩不乐意,这才改口说要送杨浩一截。
四人就这么徒步向外走去。
门房那边有个人正勾头勾脑的瞅着,远远的看见杨浩,从身后的出租车里面掏出一根儿臂粗细的钢管。又按了一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