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查证,袁继的豫章知府乃捐官而得。
捐官,又称捐纳,是国家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捐纳钱物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买一个知县要4600两银子,但其薪俸只有60两银子。为尽快拿回“捐官”钱,当事官员多会选择收受贿赂,只管捞回本钱,却无心做事。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便如此而来,其他书友正在看:。
因此捐纳泛滥的后果极为严重——官员**,贿赂公行,贪污成风,前朝灭亡的部分原因也是这个。
南辰国初建之时,高太祖就已明令禁止捐官,但因建朝之初财政匮乏,高太祖也对卖官鬻爵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发展到先帝这代,买官卖官之事已为寻常,禁止捐官的这条明文倒成了摆设。
捐纳最为猖狂的必然要属袁氏家族了。
袁氏宗家暂且不说,毕竟袁崇勋的祖父乃三朝元老,地位名声实在让人望其项背。而袁氏各分家大约三分之二的官员都属捐纳而得。
那袁继在捐纳前,也只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恶棍,靠着家里的钱财,及与袁崇勋的远亲关系,愣是捐了个豫章知府。原先只是收受贿赂,这次可算闯了大祸。
袁继这一入狱,之前与他交好的各路同僚是纷纷避嫌,生怕惹火上身。
据说袁继的父亲都已年过半百,可为了儿子的事,亲自上京,马不停蹄地从洪州赶到金陵,跪在袁家宗家府前三日不休,就希望宗家能帮帮忙,至少免了袁继的死罪。
但这事已不是袁家能说了算的。
私扣官粮,可是掉脑袋的事,加之巡抚在调查此次事件的同时,一并把袁继的旧账给翻了出来——收受贿赂、克扣粮饷、误判谋杀案、强抢民女,无论哪一样都会让袁继丢了乌纱帽。
更何况,此次袁继将朝廷的救济粮饷私自扣下,是不顾虔州百姓安危的行径。
袁家若是替袁继开脱,那此前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口碑,又将毁于一旦。
~
当豫章巡抚将所查实情如实上报之时,高睿想都未想,直接给袁继定了个死罪。
袁继一死,此事倒也算尘埃落定。
但我却认为可借此机会乘胜追击,将所有卖官鬻爵之事翻出来调查,并将那些捐纳后,任职期间未曾立过功德的官员全部撤职。
如此一来,算是有了个契机,不仅可以将袁家势力铲除部分,还可除掉那些**官员。
就高睿之前的妥协态度,袁家必然认定袁继的死会让高睿罢休,想来应该不会对之前那些罪行做过多的掩盖。
听了我的建议,高睿连连叫好,就连顾元淇都不再是高傲的样子,瞧他那眼神,分明带着点赞许,惹得我一阵脸红心跳。哪知他第二天就换上了之前那张冰山脸,这倒显得我自作多情了。
经商讨,此次彻查由当朝左丞相沐文弘亲自调查,沐文弘乃清流派首领,相信他绝不会徇私枉法,更不会包庇袁家。
袁家被打得一个措手不及,许多地方官员均被撤职,就连金陵宗家也被翻出旧账,罪行一一被揭露出来。除袁崇勋等背后有长公主高盈撑腰的势力,其他各小势力均被铲除。
眼见袁家将被逼上绝路,就差将其连根拔起,高睿可算是解了心头大恨,只是他却忘了一件事,那个他最深爱的人——也姓袁啊!
————————
作者有话说:此章可能废话多了点,但这两章都是为了此后的发展作铺垫。下章高睿、袁柳儿戏份。嘛,话说本文的“宫斗”非后宫之斗,而是前朝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