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基地之天朝降临> 第四百三十一章 高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三十一章 高丽(1 / 2)

华夏千百年的统一,加上如今的大汉的君临天下,整个大汉帝国的威严可以是名震四海,整个世界如今恐怕整个世界对于华夏恐怕除了羡慕就是畏惧。

畏惧,是弱者面对强者的本能,草原上千百年来只有一种秩序,那就叫做弱肉强食,无论匈奴、柔然、突厥抑或蒙古,这一规则从来没有改变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人们只会崇拜胜利者的辉煌,绝不会同情失败者的凄凉。

整个世界都可以从汉军整齐划一的步伐、锃光瓦亮的盔甲和如林的枪炮中看出了自身的弱小,唯一的问题那就是大汉该以怎样的形式征服世界。

成吉思汗铁木真便是凭借强横霸道的手段,以血和火为代价,屠戮一切反对者,将乞颜部、塔塔尔、弘吉剌、克烈部、乃蛮部等等等等互相征战不休,有如一盘散沙的草原部族捏合成为一个整体,刘宇会不会延续这样的政策,用步枪和大炮带来血火征伐,军舰来震开他们的国门。

这一切如今都只是未知数,根本就无法确定,毕竟这几年来大汉帝国无论是文明的渗透这种和平的方法,还是铁与血的征服,可是都有的。

对于整个世界,无论是草原游牧民族还是中东半野蛮文明,亦或是非洲野蛮时代,还是欧洲那些坑爹的绅士来说,他们对于华夏对于大汉帝国有的只是畏惧,当然其中有些人除了畏惧还有期待。

草原。期待,则是来自于通商的渴望。长期以来,蒙古本部连铁锅都无法生产,全靠更早接触华夏文明并从中学会冶铁技术的党项人、契丹人打造箭矢、弯刀、铁锅和马蹄铁,至于纺织、日用化工、皮革加工、制瓷技术,就更不要提了。

同时,草原气候难以种植粮食,单靠畜牧业支撑的草原经济,在白灾下不堪一击。所有人都盼望着像辽东,像东蒙古的月息部那样,用羊毛和活牲畜交换到救命的粮食。

当然如今的蒙古亦或者说草原,并不需要大汉帝国担心,刘宇所制定的计划在稳步的进行,改土归流在整个草原一步步的进行。

如果说是在几年前亦或者说两年前,有人说要让蒙古草原上的部族改土归流。设汉官用汉法。他一定会被当成说胡话的白痴,就如十年前伯颜雄兵百万下江南,襄樊、黄州、重庆相继陷落之时,有人说要北伐中原、直捣黄龙一样。

可被故宋末代失陷敌手的临安,重新飘扬起了华夏子孙的旗帜,自靖康之变始。丢失一百五十年的古都开封回到了华夏的怀抱。

自石敬瑭向契丹称儿皇帝,割让已达四百年的燕云之地,也沐浴着文明之光获得了新生,亘古不变的草原法则,为什么就不能改一改。

如今的整个草原地带。诸部族内部仍许沿用蒙古旧法,草原上的蒙汉之间、汉人与汉人之间的纠纷则用汉法。若部族内自愿用汉法,也可;

最后,等到三年期满,便要废除长老、族长、那颜贵族等部族职务,一律为大汉子民,受大汉所设州县官衙管辖,传统蒙古法全部作废,一律使用汉法。

如今现在被大汉帝国所征服的领地,一些人,争先恐后的说自己祖宗,是几百年前从中原过去的,流着汉人的血脉,要求认祖归宗,其他书友正在看:。

又有高丽半岛上新分裂的三个国家,金日成自称箕子后代,乃殷商苗裔,朴成性说自己是齐国田横后裔,尽管古代朝鲜的确是商代跑过去的。

可是如今是高丽却早就不是殷商后裔,甚至可以说和汉国汉人完全没有任何的关系只不过是一些土著而已,根本就不是华夏人。

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在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着作《史记》中记载,商朝末代国君纣王的叔叔箕子因与纣王政见不合,帅其封国臣民5000余人出走,后来到今朝鲜北部。武王伐纣成功后,将其封为诸侯国,史称“箕氏朝鲜”。

根据韩国人的历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着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做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根据《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灭。

在后世,1443年,世宗大王创立朝鲜语字母“训民正音”,标志着朝鲜文字的诞生。朝鲜字属于阿尔泰语系,是拼音文字。

可是,只要仔细看朝鲜字,我们会发现,它们和我们的汉字有相似之处,以前的《新华字典》中,附录上都会有老式的汉语拼音,这和朝鲜字极其相似。

不过,在“训民正音”颁布了以后,,只有少数的贵族子女才有机会到学校里学习这种新式文字,而大部分朝鲜人还是没有学习的机会。以后的各时期,朝鲜人仍然是在或多或少的使用着汉字。朝鲜战争结束后的韩国,在小学里仍然教授汉字(这个我是听一个韩国学生告诉我的,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

她说她的父母在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