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一印象如此重要?这是因为最初印象对于后面获得的信息的解释有明显的定向作用。也就是说,人们总是以他们对某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为背景框架,去理解他们后来获得的有关此人的信息。譬如,前面所提到的陆钦斯的研究,当人们先看了外向段之后再看内向段,人们会认为内向段中所描述的吉姆的表现,是因为他当天在学校里正好赶上了不顺心的事,而吉姆实质上是外向的人。反之亦然。所以当第一印象形成后,想改变都很难了。所以,认真看待你和别人的第一次见面,毕竟你只有一次机会表现自己。
你对人热情,他也对你热情
不论哪种行业,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要有工作热情。热情可以使悲观的人变得积极向上,变得豁达乐观;使懒惰的人变得勤奋,变得有朝气。热情能够传递,可以感染别人,影响别人,甚至激励别人;热情可以使不认识的人对自己微笑,可以融化顾客的疑虑、冷漠、拒绝,换取顾客对自己的信任和好感;热情还会像发动机一样,推动你勇往直前,直至走向成功。不仅如此,你将热情用于待人,对方也会对你同样热情。
社会心理学家阿让森和林顿曾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在实验中,他们把两名实验助手有意安排在被实验的人中,让被实验的人误以为,这两位助手也是参加实验的人。让我们假设被试者叫大卫,两个助手分别叫托尼、汤姆。
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假装让三个人合作被安排去休息。预定的工作,在第一次“合作”后,三个人被安排去休息。在这段时间,两个助手(托尼和汤姆)有意在大卫的背后谈论起他,而且设法让大卫听到这段谈话。托尼用赞扬的口气说自己很喜欢大卫,而另一助手则用否定的态度评价大卫。在休息结束后,他们进行了第二项合作。在所有的合作结束后,大卫被要求评价自己的两位合作伙伴,并表示自己对他们的喜欢程度。大卫的评介并不让人吃惊,他喜欢托尼,那个曾表示喜欢自己的人,而不喜欢那个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汤姆。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上,把这一结果称为“人际吸引的相互性原则”,即“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在朋友最需要的时候,以真挚的友谊去帮助他们排除烦恼、化解郁闷,热情帮助他克服困难,这是友谊的最珍贵之处。也只有你对人付出了热情,才会换来同样的热情。只有真挚友情才可以换来同样真挚的友情。
小东刚到这个公司来上班,看大家都很忙碌,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没有人搭理他。他想:别人忙,我也不能打扰人家,自己先做好自己的工作吧!就先很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等到了中午休息吃饭时间,他就主动和大家交流,他的热情把大家深深地感染了,大家也主动询问他的生活情况,并相约下班去K歌。很快,小东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丝毫没有初来乍到的孤独感了。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欲取之必先予之。如果你想获得别人对你的热情关心,必须学会用满腔的热情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位朋友,用你的热情和朋友交往,用你的热情表达对朋友的好感,帮助他解决他的难题,做他的热心参谋,帮他决策,让朋友时时体会到你对他的热情,感觉到你是在帮助他、满足他的需求,提高他的生活质量,为他的健康幸福着想,这样,你就会交到真正的朋友,对方才会以同样的热情来回报你,关心你的事情。
在这些和朋友的热情交往和真心沟通的过程里,发自真心的一种善意会让你拥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使你举手投足散发出一种人格的魅力和人性的光彩。
非凡气质从内在修养做起
从看上去气质非凡到真正的具备你想拥有的气质,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而从平时的形象仪表做起,则是切合实际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良好的形象仪表不仅仅来自天生的生理好条件,更主要的来自后天的自我塑造、美化与修养。大多数人都不会是天生丽质,甚至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但是我们发现最具有魅力的人不一定都容貌非凡。他们的迷人之处在于积极的人生观与自我意识,而非身材与容貌。美满是自己的,我们何必在意别人的评价呢?何况旁人的指点又不一定准确。只有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美丽才会由表及里、由内至外地散发出来。只要你相信自己是最美的,你就肯定会变成最美的,因为自信能带给你红润的脸色、明亮的眼神、洒脱的举止、优雅的风度……只有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你才能让你的美丽不打折扣地显示出来,使人为之心动。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英国由一个四分五裂的弱国而变成为世界强国。在女王迟暮之年,她身边有一个名叫罗伯特的宠臣,他外表英俊,深得女王的宠爱,入宫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女王面前的红人。有一天早上,罗伯特来到王宫,门口的侍女告诉他,女王正在梳妆,不宜晋见。罗伯特在外面等候了许久,也不见女王召见他,就恃宠而骄,不顾侍女的劝阻,径直闯进了女王的居室之中。罗伯特一进门,不由得大吃一惊,他几乎认不出女王了,此时的伊丽莎白除了女王的尊严以外,几乎没有一点动人之处。她那灰白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