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炸的一切工作和任务都属于高级机密,离开家时欧阳自远只是告诉妻子自己要出差,她随口问出差去哪里。欧阳自远想了想,觉得不能说,只好应付道:“有些事情不能和你说,就是出差。”妻子在部队的时候接受过保密教育,她知道,但凡别人不愿多说的话,不愿告诉的事情,自己绝不要问。她意识到欧阳自远的“出差”可能涉及保密工作,虽然不方便问,但她不免会在心里猜想,他究竟是去哪里呢?自从欧阳自远离开家后,所办公室主任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到家中,告诉欧阳自远的妻子,欧阳自远在外面出差挺好的,问她有没有什么事情?要不要写信给欧阳自远?并叮嘱欧阳自远的妻子,如果写信,写好后不要封口。每次,妻子都回答说不用写信,只要带话给欧阳自远,家里都挺好的,让欧阳自远不要挂念。但是,对方走了之后,妻子仍旧会猜想,欧阳自远到底出差去了哪里?到底在做什么工作呢?为什么连通信都要受限制?所有对丈夫的担心和牵挂,她只能默默放在心里。
有一次,欧阳自远回北京开会,看着变得更加黑瘦的丈夫,妻子又开心又心疼。当她看到欧阳自远带回来的葡萄干和哈密瓜,她恍然大悟,脱口问道:“是在新疆吗?”欧阳自远点点头,就不再多说一句。但是,这一次,让妻子心里有了底,她确信,欧阳自远的“出差”一定是在做着一项光荣和骄傲的事情。
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传来,她自然地将欧阳自远的“出差”和其联系到了一起,但她一个字也没问欧阳自远。
作为夫妻,因为不能以实相告,因为只能让妻子担心牵挂,欧阳自远深觉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很是愧疚,但又无能为力。
$亲眼目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4年10月上旬的一天,在新中国刚刚庆祝完自己的15周年诞辰之时,蔚蓝的天空一望无云,一架苏制伊尔-16飞机在马兰基地上空盘旋。飞机上,核试验的总指挥张爱萍上将和其他几十位将军神色庄重严肃。飞机上还有一个人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因为他是唯一一个不穿军服的人,这个人就是欧阳自远。
这是一次特殊的飞行,是一次高度机密的飞行,也是一次承载着重大历史使命的飞行。
通过舷窗,欧阳自远向将军们讲解着这一片地区的地形、地貌、地下的岩层构造。飞机飞临“219”小组选定的那座小山上空时,欧阳自远汇报了小组通过已经完成的大量探测工作与模拟试验,初步认定这座小山是“地下爆”的最佳位置。听取了相关汇报后,张爱萍上将高兴地说道:“你们的设想既细致又扎实,如果将来成功了,我看这个地方可以争取多做几次‘地下爆’!”
这是最充分的肯定,但欧阳自远并没有得意忘形。欧阳自远知道,一切都要等待实践的检验。
随后,飞机转向北飞向罗布泊。这是一片面积达十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地区,是著名的古楼兰国属地,也是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从空中俯望,欧阳自远看到沙漠深处架设着一座高耸的铁塔,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这座铁塔,也是最后一次看到这座铁塔。事后,欧阳自远才知道这铁塔有102米高,塔的顶端有一个金属制的小屋,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就被安放在里面。
铁塔周围方圆60千米范围内,每隔一千米,就布置了各种效应物,其中有各种建筑物、飞机、战车、自走炮、榴炮、无线电台、舰桥、地雷、工事、动物、医药、食品、燃油、海水等8类共2l项,以测试核爆在不同的距离对不同的效应物的破坏程度。
几天后,随着核爆炸炫目的光芒,铁塔在巨响中熔化倒塌了……
时间追溯到1964年4月,核弹研制基地和试验基地主要工程陆续竣工。4月11日,周恩来主持第八次中央专委会,会议决定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采取塔爆方式,要求参试各个方面在9月10日前做好试验前的一切准备。9月23日,周恩来召集贺龙、陈毅、张爱萍、刘杰、刘西尧等人正式传达了毛泽东和中央常委的决定,中国首次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进入了倒计时。10月14日,在核试验基地,张爱萍向核试验委员会全体成员郑重宣布中央决定: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起爆的零点时间为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15时。当晚19时20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被吊装到铁塔顶部,飞机、坦克、装甲车、大炮、船艇、各种车辆、建筑和动物、植物等效应物8类共21项,置于距离爆炸中心不同距离的范围内。以往多少个日日夜夜,一锹锹、一铲铲的泥土,一道道、一件件地打磨,一笔笔、一页页地计算,一次次、一个个地攻关……战胜了无数艰难困苦,渡过了多少危难险滩,一切即将迎来的是霞光一片……
那炫目的一刻,欧阳自远也亲历到了。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罗布泊核试验场,中国首枚原子弹以塔爆方式试爆成功,但见大地颤抖、天地轰鸣、强光闪烁、烟柱升腾……
一位开国将军事后是这样描述的:
寂静的罗布泊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