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九天揽月> 第7章 汲取受益一生的营养(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汲取受益一生的营养(2)(1 / 3)

现在,从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人类必然会拥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富有成效的探测与研究各类天体的工具。在中国尚未有自己的卫星、飞船前,中国人难道应待在黄土地上无动于衷,或者仅仅为老大哥唱响阻遏流云的赞歌,自己却无所作为?

欧阳自远有一种感觉:人类最终是要跳出地球去了解地球的。我们能不能像人造卫星一样跳出地球,更为宏观、更为完整地去看地球?太阳系中的各层次天体如行星、矮行星、卫星和小行星,都是个体大小不同、成分差异、结构相似、演化历史各有特征的“地球”,都是太阳系家族中地球的兄弟姐妹。把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相比较,在太阳系家族中把地球与其他兄弟姐妹的行星作比较研究,分析他们之间的共性与各自的特性,这样是不是会对地球了解得更本质、更生动?一种朦胧的科学追求,是一粒永不熄灭的火种,深深埋藏在欧阳自远的心里,期待得到滋润、发芽、成长,绽放出希望的花朵。

欧阳自远突然想到组成太阳系各层次天体的物质是来源于太阳星云,太阳星云物质凝聚形成了地球、月球、火星、金星、水星和其他行星与卫星、小行星和各类陨石。我们得不到各个行星、矮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的样品来研究,也得不到地球平均成分的样品来研究地球,而各类陨石是构成太阳系各个行星、矮行星、卫星的原始物料,在地球上可以得到各类陨石的样品,对研究太阳系各层次的天体具有重大意义。这些稀罕的石头,既与自己的专业有关,又大大地拓宽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或者说,跳出地球,站在太阳系的时空尺度里能更全面、整体和综合性地研究地球,也可以了解太阳系的行星、矮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的化学组成、演化过程和内部结构等有重大意义的科学信息。

于是,欧阳自远找到时任地质研究所所长的侯德封先生,对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将“地”和“天”联系起来研究,也为今后中国的空间探测提供科学积累。

原来欧阳自远有些担心,自己的专业本是地质,是研究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现在要研究地球以外的天体物质,侯先生会不会以为,苏联人的这颗卫星让欧阳自远烧昏了头脑,不知道自身有几斤几两了?

谁知侯先生一听完欧阳自远的想法,竟高兴地说:“行,那很好呀。”

于是,苏联人的这颗卫星,促使欧阳自远开始关注和筹备对陨石和宇宙尘的研究。1958年,他开展了南丹铁陨石研究,相继进行了新降落的内蒙古石陨石、新疆铁陨石、吉林陨石雨、清镇陨石和南极陨石研究,开创了中国的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

同时,欧阳自远在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后,侯德封先生将欧阳自远调到所里做自己的所长学术秘书。

$难忘的恩师

至今,让欧阳自远怀念不已的两位学界前辈,一位是他的研究生导师——涂光炽先生,另一位就是侯德封先生。

侯德封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与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是我国地球化学、核子地质和第四纪地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主要从事矿产地质研究工作,在煤田地质、铁矿床及有色金属矿产研究方面做出过较大贡献。他曾在锰矿找矿方面提出新见解,基本上解决了当时所需的锰矿资源问题,领导并参加了西北石油地质调查工作,积极支持陆相生油理论,认为有无石油的关键首先决定于古气候带和构造区,这对我国找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他还领导开展了稀土元素研究工作,提出了核子地质学基本理论。1955年他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60年的他虽年逾花甲,却仍然是地质学界具有极大号召力与凝聚力的一面旗帜。

在四十多年从事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他冲破了当时刚刚兴起的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核年代学等学科学术思想的禁锢,运用现代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深入探讨地球演化过程中各类核素的特征,力求深入认识组成地球的各类元素的生、运、定、聚过程,开创了“核地球化学”这门新学科,从此开辟了地球科学一个崭新的领域,并推动着地球科学向探索更深的物质层次进军。这一系列的成就,奠定了侯德封在地球科学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欧阳自远看来,侯先生还是一位具有长远眼光的战略科学家。

一天,侯德封先生将欧阳自远叫到他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道:“我叫你来,是想要你去搞核子地质。”

欧阳自远十分惊讶,说道:“我学的是什么,您最清楚,我可没学过核物理。”

侯德封先生说:“那你就到中国科技大学去,听核物理系的课,给你一年时间,一、二年级的基础课不必再学,集中精力学好三、四年级的课程,一年后再去原子能研究所实习半年,掌握一些基本的核物理实验技术和方法。”

欧阳自远当时虽然还不清楚侯德封先生让他学习核物理的深意,但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