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贪赃枉法的事,也数不胜数,也并非全部是那些举子所为,好看的小说:。”伯颜回答说:“现在的举子很多,但是在我看来,真正可以任用的人材,只有参政你一个人,其余的人都不是什么好鸟。”许有壬道:“太师你的话也不完全对吧,现在的张梦臣、马伯庸等人,都可以委以大任,就是善于写好文章的欧阳元,也不是其他人比得上的。”
伯颜回答许有壬说:“科举虽然罢免了,那些读书的士子,想求得丰衣美食,也能用心钻研学问,教教书什么的,何必非要举行文官科举考试不可?”许有壬回答伯颜说:“许多有志向的人士并不是为了求得温饱,不过有了文官科举,便有可进身的阶梯,有了人生的出路。过去朝廷里议论朝政,为了促进国家的强大,选择优秀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举行文官科举考试。”
伯颜沈吟沉默一会儿,又对许有壬说:“举行文官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实在是与人才的选拔有妨碍。”伯颜的真正本意就是在此,刚才闪烁其词,就是是为了隐瞒观点,到了此时他无从隐瞒,才不得不和盘托出。许有壬还是坚持说:“今天朝廷里提拔的通事知印等人,全国共有三千三百余名,今年自从四月至九月,那些从平民百姓白身补充为官员,接受朝廷命令成为官员宣的人,共有七十三人,如果按照文官科举考试的惯例制度,每年只能选拔三十多人。由此看来,官员举荐的选法与文官科举考试,并没有什么妨碍;况且文官科举考试制度,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祖宗的现成制度,并不完全是有弊无利,不应该骤然罢免停止。还请太师你明察,三思而后行!”伯颜态度坚决,回答许有壬说:“现在的情形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件事已经作出了决定,不便撤消,我想参政你也应该原谅我的苦衷。”许有壬看见伯颜态度坚决,已经无法挽回。许有壬到了这时,也无话可说,只得起身告辞,离开了那里。
伯颜送出许有壬,在心里暗暗地想到,这个人真是可恨,他真是不年头势,硬是要出头意图反对我的主张,我一定要当着大众,侮辱他一次,好好地惩戒他,免得他人再来对我说三道四,反对我的主张。伯颜当时沉思默想一会,终于想出了一条计谋。
在第二天入朝,举行例行朝会的时候,伯颜请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将停办文官科举的诏书,加盖了皇帝印信御宝,就把诏书携带出来,宣召文武百官,提名道姓,指定许有壬,要他站在队列最前面,向文武百官宣读诏书命令。许有壬尚不知是什么诏令,竟然从伯颜的手中,接过皇帝的诏令。等到他亲眼看见上面的内容,才知道是一道停办文官科举的诏令,那时他真是左右为难,读也不行,不读又不行,情急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勉勉强强宣读了一遍,方将这道诏对付过去。
治书御史官普化,等到他宣读完诏令,就意味深长地望着他笑了一笑,顿时弄得许有壬无地自容,羞惭难当。不一儿退了朝会,普化走过来,对许有壬道:“御史你做得真绝,两面三刀,阳奉阴违,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你完全可以说得上是过河拆桥了。”许有壬这时也满脸通红,羞愧难当,只得一言不发,他返回寓所后,就称自己生病,没有再出门去四处走动,免得招惹是非。原来许有壬与普化,本来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前一段时间他与普化说到这件事,还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竭尽全力,挽回这种举动。
普化认为现在是伯颜独揽政权,对这件事无可争辩,不如见机行事,沉默不言,进行无声的反对。许有壬当时认为,普化这样小心谨慎,明哲保身,真是不错,但是为了国家选拔人才的大计,他的做法就太自私自利了。许有壬由于一时气恼,就竭力反对普化的做法,并非面对普化发誓说,他一定要据理力争,挽回朝廷罢免文官科举的行动,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许有壬却出尔反尔,当众宣读罢免文官科举考试的诏令,是这样的收场,让许有壬的面子怎么过得下去?因此认为是遭受了奇耻大辱,只好假意称自己有病,好好在家呆着,自作自受了。
伯颜废除了文官科举考试,又下令把全国各地所在的儒学贡士,学校的庄田租税,全部改为供给宿卫军队的脱衣服和粮食。军队卫士意外地获得了一种进款,自然万分感激伯颜。只有那些读书的士子们,却愤愤不平,纷纷发起抗议,但是那是君主**时代,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凡事都是皇帝和丞相主持,他们说了算,人们无可争辩,纵使那些读书的士子怨气冲天,也只能饮恨吞声,无可奈何。这真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