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环球水怪之谜> 第46章 尼斯湖水怪(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 尼斯湖水怪(1)(2 / 3)

界的尼斯湖水怪照片

1934年4月,在英国《每日邮报》上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文章写道:伦敦医生威尔逊途经尼斯湖,恰好发现有“水怪”在湖中游动,威尔逊连忙用相机拍下了“水怪”的照片。照片虽然并不十分清晰,但还是可以从中看出“水怪”的一些特征:长长的脖子,扁小的头部,不像任何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生物,很像早在七千多万年前就灭绝的水生爬行动物——蛇颈龙。

蛇颈龙是生活在一亿多年前至七千多万年前的一种水生爬行动物,是恐龙的远亲。它的头很小,颈部很长,身体呈圆筒状,具有像桨一样的四肢。蛇颈龙以鱼类和其他水中生物为食。蛇颈龙的颈部由七十多块骨头组成,因此可以像蛇一样自由地弯曲脖子,捕食猎物,它可以像海豹一样,偶尔到陆地上,用四肢匍匐前进。

威尔逊拍的照片虽然有点模糊,但总体形象与蛇颈龙极其相似。

如果尼斯湖水怪真是蛇颈龙,那它作为残存下来的史前动物,具有无比珍贵的科学研究价值,这一发现将会在古生物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照片刊登后,很快就引起了举世轰动,吸引了很多科学家来到尼斯湖作科学考察,许多好奇者也前来一探究竟。尼斯湖正是因为这张照片才开始成为世界闻名的神秘景点,并掀起了一股研究“水怪”的热潮。

1994年3月13日,英国各大报纸和电视台披露了一条令人触目惊心的特大新闻:1934年,《每日邮报》发表的尼斯湖“水怪”的照片是假的,参与伪造这张照片的克里斯蒂安·斯堡林于1993年11月临终前,为此而忏悔,说出了真实情况。

这张照片中的“怪物”形象,是按照海蛇的模样,用胶木制作成头和长脖子组装起来,再放到尼斯湖中去拍摄产生的效果。这一闹剧的策划者是当年《每日邮报》派来寻访“水怪”的记者马尔马杜克·韦特雷尔,他是克里斯蒂安·斯堡林的继父。

参与此事的共有五人,而其他四人都已去世。斯堡林不愿把这个秘密带入坟墓,因此在临终前,把伪造相片的经过告诉了两位参与尼斯湖计划的科学研究人员。

一张鼓噪一时、闻名60载的尼斯湖“水怪”照片,竟是20世纪最大的骗局之一,也幸亏斯堡林临终前的忏悔,否则这张假照片还不知道要欺骗世人多久。

引起波澜的由丁斯德尔拍摄的短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无暇再关注这个水中“怪物”,尼斯湖似乎归于平静。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对尼斯湖“水怪”的兴趣再次被点燃,关于“水怪”的故事可谓层出不穷。

1960年4月23日,英国航空工程师蒂姆·丁斯德尔在尼斯湖拍了一段10多米长的影片。影片虽然比较模糊,却可以大致看出有一个黑色长颈的东西游过尼斯湖。一些科学家看了影片后,改变了以前坚决否定尼斯湖有“水怪”的看法。

英国皇家空军联合空中侦察情报中心分析了丁斯德尔的影片,认为那东西大概是一种全长20多米的生物。但是,也有人认为影片中拍到的只不过是一只小汽艇。

不管怎么说,丁斯德尔的短片又掀起了一股探查尼斯湖“水怪”的热潮。一些有着良好装备的正规考察队以及数不清的猎奇者都来到尼斯湖畔一探究竟。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大举搜索尼斯湖“水怪”。

1972年对于探索水怪,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72年8月,由美国波士顿应用科学研究所组织的一个考察队,使用一架水下照相机拍到了两张照片,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大动物的菱形前鳍及其躯体的一部分。由于水底非常浑浊,所以照片模糊不清。

1975年6月,研究所的另一个考察队又拍了许多水下照片,其中一张看起来像一只长颈小头的生物,还有一张看起来有点像怪物的脑袋。考察队除了拍下一些照片和影片之外,还通过声呐仪记录了一些声音,这些声音虽然引人注意,却不足以成为可靠的凭证。

在照片的鼓励下,《纽约时报》于1976年资助该研究所组织了一个队伍更庞大、装备更完善的“怪物”考察团。他们前往尼斯湖,下定决心要把“水怪”找到。大多数人都以为这一次“水怪”之谜即将解开,这么声势浩大的考察活动一定能轻而易举地活捉“水怪”。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这次考察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收获。

这个令人遗憾的结果,使各地的学者、专家对水怪的兴趣落入谷底。其实要证明尼斯湖“水怪”存在是很困难的。原因之一是,“水怪”行踪飘忽不定,让人无法捉摸;二是,尼斯湖很深,且水质浑浊,即使有“怪物”也不可能轻易被发现;第三,尼斯湖湖底犹如迷宫,神秘莫测。

科学家再探尼斯湖引发的纠纷

数十年来,尼斯湖已经有无数次搜捕“水怪”行动,都无果而终,可是后继研究者仍然络绎不绝。

2001年,以瑞士科学家简·萨德伯格为首的科学家探险小组前往尼斯湖,他们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