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曾经对记者说过:“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每个人都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微软公司管理的一个独到之处是充分授权,这与微软公司特殊的历史、文化有关。微软早期主要由软件开发人员组成,强调独立性和思想性。公司一些高层人员在写工作报告时,常说一句比较中国化的词,叫“责任到人”。这表明公司非常重视人的作用,愿意给予员工提供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和潜能。但是,微软的管理又是非常严格,极有竞争性的。公司实行横向组织,九个部门经理。每个部门都按同样的方式构成:一个产品部经理,一个开发部经理和一个程序经理。每隔6个月,集中检查所有部门的工作,业绩不佳,落在最后的人,将被淘汰出局。一次,有记者就此采访了盖茨。盖茨说:“在我们这里,体现员工地位和贡献的,不是他的职务,而是他的业绩。他取得了成绩,大家都赞扬他,尊重他,以他为榜样,他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记者问:一个员工从高职位下到低职位,是否会觉得无脸见人。“我们的员工,对职级看得很淡泊,他们最关心的是公司。一个技术拔尖的人,不一定就担任管理工作,或者只是一个管十几个人的基层经理。”盖茨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
微软这种严格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维达利亚管理方式,使微软既是一个公司,又像一所大学。员工们在碰见他们的盖茨老板时,随便扬扬手:“嗨,比尔……”如果谁没钱了,只要碰到比尔,可以放胆伸手,找比尔借。弄得盖茨最后不得不给自己造一个专用地下车库。因为在下班走向自己座车的路上,找他借钱的人太多了,使他不胜其扰。
那些年轻的程序员,有的才刚刚从大学校门出来,更把微软看成了乐园。他们对比尔崇拜得五体投地。以至比尔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吃什么牌子的香槟,他们也一定跟着来。
但是,最重要的是,这样的管理使员工的自由创造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了。Excel、Windows……这些大的不用说,“沃克斯”中的教学程序也足以看出来,微软的程序员具有多么杰出的创造精神。
一次,一个在微软兼职的学生,假期结束时要回学校。同事们为了欢送他,举办了“蜗牛大赛”。所有的人,从一般员工到经理,扮成各种蜗牛;随着一声哨响,都在各自的赛道上缓缓爬行。
这就是程序中有名的一节:蜗牛赛跑。想像力之出色,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如此出色的想像力,只能在自由的土壤中产生、开花、结实。微软的勃勃生机,盖茨事业的欣欣向荣,全都来自于此。
在微软(中国)公司的市场推广部,每一个产品项目下,都有一个产品经理。像负责桌面应用系统的罗经理,完全由其制定和完成在整个国内市场的产品定位和推广计划等一系列的工作。这就符合年轻人喜欢独当一面的特点,年轻人在微软工作觉得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吸引力。公司总部一位员工每星期都在自己的电子邮箱发一句激励性的口号,一次他发道:当你真正第一次成长起来时,你才会有真正开心的笑。在微软每个人都把能在这里工作当作自己事业成功的机会,如果一个公司每个人都把这一点放在重要地位的话,那么这个公司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比尔·盖茨在美国公众心中印象一直不佳,人们总认为他是悖于常理的人,其原因就是因为盖茨崇尚天才,这与美国长期流传下来对天才人物的看法截然相反。
美闻人民心中有一个长期流传下来、不约而同的想法:认为智力超群实际上不利于在商场上获得成功。1924年,《美国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从不雇用才华横溢的男人》的文章,作者列举了“天才们”得不到聘用的最简单的几个理由。作者本人自豪地宣称自己就是一个平庸的人,而且并不为此而感到有什么对不起谁的,他认为,生意和生活建立在成功的平庸基础之上,胜利和成功属于整个公司,作者的观点与松下幸之助真是不谋而合,他强调,尽可能多地挖掘普通人的潜力。
1954年,比尔·盖茨还没出世,美国一家著名的调查公司根据大规模的调查得出一个结论:大部分公司中绝大部分管理人员都认为,天才对企业是毫无益处的,当时,还有许多公司明确表示不准备聘用才华横溢、成绩优良的人才,那时的舆论有一篇文章代表了当时对人才的社会倾向,这篇文章名为《与天才争战》。
1963年,美国杰出的历史学家理查德再次就同一问题对美国社会进行了调查,并在自己长达700页的报告中作了归纳和总结。他将怀疑才智看作是美国人讲求实际的一种表现。为什么这种倾向一直徘徊在整个美国社会中呢?因为社会对普通人有一个基本的承诺,即每个人只要有适当的智力和勇气,他就应该有机会取得他所追求的成功。但比尔·盖茨一反这种坚强的传统,他一再寻找并雇用计算机行业最最聪明的人才,他从不怀疑雇用“杰出”人才是自己公司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之一。
于是,比尔·盖茨就被新闻记者描绘成“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连买电影票